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束维 通讯员陈兆镜
佛山正在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截至12月24日,已完成1947处不可移动文物复核,完成率达到98%,居全省第二。工作中,普查队新发现三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南海金山公园遗址、南海西樵山平面岗遗址正准备申报“四普”全国重要新发现。
深入田间地头摸清文物“家底”
佛山文化遗产丰富,“四普”需复核的文物登记点近2000处。从今年5月开始,佛山市文博系统63名骨干组成普查队,充分查阅历史文献资料,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文物线索摸排工作,全面核查,一处不漏;利用专业设备对文物点进行测量、定位、拍照等,在切实掌握文物的保护状况、空间地理、使用情况以及基本信息的同时,做好相关资料的采集和登记工作,并实时录入文物普查数据采集软件。
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阶段是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进行复查,对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调查,普查中新发现3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包括南海西樵山平面岗遗址、南海金山公园遗址、伦教街道羊额村大祠直街的羊额卢氏大宗祠。
2处遗址新发现具有很高考古价值
南海西樵山平面岗遗址位于西樵山东部的山前台地环山湖东侧,发掘面积为130平方米。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所所长、平面岗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王欢介绍,平面岗遗址是经考古确证的粤港澳大湾区内首个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珠三角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学标尺,对广东旧石器时代考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主要的发现是距今4万年前的石器,说明旧石器时代这个地区是有人群活动的,他们利用西樵山的优质石料打制石器。这个发现将珠三角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4万年前。”王欢介绍,此前珠三角发现的遗址多为距今1万年以内,比如距今可达7000年的咸头岭沙丘遗址,距今约6000至5000年的古椰贝丘遗址等,平面岗遗址是珠三角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遗址,这一发现不仅延长了珠三角地区的考古学文化轴线,也为探讨东亚地区现代人来源与扩散、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技术多样性等问题提供了关键材料。
金山公园遗址位于南海区里水镇瑶头村金山公园内,经考古调查勘探初步发现4条龙窑及1处建筑基址,年代为宋。据专家介绍,佛山文头岭窑址是经考古研究确认的宋代南海一号及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产地,而金山公园遗址年代与文化面貌与文头岭窑址一致,丰富了海丝史迹点,深化了佛山作为宋代海丝陶瓷产地认知。
专家介绍,金山公园遗址所在的瑶头村片及文头岭窑址所在逢涌村片,宋元时期该地名为“官窑”。结合文头岭窑址研究,可知金山公园遗址与文头岭窑址生产的陶瓷器在宋时供公使酒库等政府机构使用,故民间称为“官窑”,金山公园遗址的发现将进一步揭开“南海官窑”的由来与面貌。
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海金山公园遗址、南海西樵山平面岗遗址对于进一步研究佛山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正准备申报“四普”全国重要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