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打卡“野景点” 就像开盲盒

尚未正式开放的“野景点”看似风光独特,却潜藏安全风险和隐患
网络博主展示的“蓝眼泪”。
佛山千佛崖。
佛山千佛崖上山的野路泥泞遍布,非常湿滑。
扫码看视频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明谦、邓嘉慧  图/网络截图  

  

  “非常出片、无需门票、宝藏秘境、绝美之地……”打开社交平台,在旅游板块出现最多的就是有上述关键词的推文。最近,“想你的风吹到了哀牢山”,大批游客涌入,山路一度水泄不通。

  10月22日,南海区西樵镇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禁止到西樵山未开发未开放区域开展户外活动的通告》。通告指出,近期发现有大量户外运动探险爱好者私自组织进入西樵山未开发、未开放区域开展探险、游玩等户外活动。这些区域地形复杂、险峻,且多为手机信号盲区,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和隐患。

  不难看出,在市民日益追求特立独行野外探险的同时,部分尚未正式开放的“野景点”安全风险问题,往往被忽视。

  

  “野游”热帖多为“照骗”

  

  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与短视频平台搜索“野生景点”“野游”等关键词,发现不少网红博主推荐各类野游地,有的强调“这里不是景区也没有门票”,有的强调“人少”“很出片”,但安全问题甚少提及。

  其中有一个关键词是“属于广东人的日照金山”。该位置标记在佛山三水南山六和镇关山肚,推文描述为:“像是一张从未被污染过的白纸一般,湖水看上去是清澈、幽蓝的。”

  带着“拔草”精神,记者通过导航前往该目的地,发现车辆无法到达,需将车辆停在山脚再步行前往目的地。到达山顶的道路隐秘且崎岖,没有清晰的指示牌,一不留神就会迷路。

  记者到达山顶后,几座奇特形状的山体下立着“落石危险”的警示牌,部分没有围栏的地方十分陡峭,往下一看就是湖面,落差大约有二三十米。对于这里的景色,几名市民评价“还行吧,也没图片上那么好看”。

  这个“蓝眼泪”原本是一座废弃的矿场,并未被开发,周边没有设置足够的保护措施,矿坑离水面有二三十米,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存在安全隐患。早前当地部门已发声:不建议旅客自行前往。

  “来都来了,不发朋友圈很可惜,修图比现场拍更重要。”户外运动爱好者陈女士表示,这类景点其实“照骗”成分居多,自己跟着朋友“拔草”过不少,所谓的“秘境”一般在城市之间的交界处。

  网络滤镜催热“野游”,蒙蔽游客忽视危险。从野海滩到未开发的山塘、水库、山路,很多荒野之地被扣上“小众旅游目的地”的头衔,从人迹罕至一跃成为网红“景点”。

  除了“照骗”,Vlog视频或可以展现“野景点”的实况照片同样蒙蔽游客。记者搜索徒步攻略,看到有推文显示“佛山千佛崖徒步全攻略”,描述为“上世纪90年代荒废至今的山头,却藏有与龙门石窟相媲美的佛像悬崖”。

  视频中有网友评论,自己跟着指引前往,发现现场用铁网封住进不去。也有网友发布了下雨天在千佛崖开荒徒步的视频,画面中见到上山的野路非常湿滑,徒步者需要踩着泥泞前行,除了要拨开杂草,还要慎防泥土中的捕兽夹。

  这座山大部分区域都没有石阶,徒步者如果要往上走,需要一只手握住树木外露的根茎,另一只手按住被雨水泡软的泥土,用半跪的姿势爬上去。终于到“打卡”位置时,才发现“佛像”的尺寸只比成人的个头高一半。

  

  “野生景点”未经开发风险重重

  

  “蓝眼泪”不太蓝、“古炮楼”里都是垃圾蚊虫……“野生景点”之所以“野”,就在于未经开发、缺乏配套设施,没有安全保障。

  既然“野生景点”坑人还有风险,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想去?

  “‘野景点’像坑,坑里可能装着‘宝藏’,都像开盲盒。”记者浏览这类小众地点的推文,大多是20岁出头的博主发布的。记者私信其中几名去这些地方的原因,对方回复“喜欢猎奇”,不想去每个地方看到的都是“想你的风吹到了某某”“我在某某地方很想你”。

  “如果是一家大小出游,绝不会选择这类‘野景点’。”市民王先生说,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需要求救也说不清位置。王先生认为,“打卡”风气的盛行,是对传统旅游市场的一个提醒,管理部门应该开发、开放更多同类、安全的风景资源,或提升传统景点的可接近性。“国内现有的旅游景点都比较雷同,比如什么欧陆风建筑、新中式庭院、浪漫花海、星空营地等,带老人孩子出游可以去一下,但年轻人真不会把它们当成旅游首选。”

  “应该多一点理解,对人们寄情山水之间的‘野趣’抱有一颗同理之心。”徒步爱好者李先生对“野景点”持中立态度。“人都是好奇的,你也不能制止他们。”李先生说,很多人都是被网络推文引流的,希望有经验的徒步人士把每一次的真实感受写下来,让网友认清真相。

  

  平台无序分享或将承担一定责任

  

  有人推荐,有人关注,有人前往。一个个“景点”火了,不能忽略背后平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网友认为,网络平台可以对相关笔记进行监督,比如推出“野景点”的发布分类标签,统一管理;在推荐“野景点”的笔记下方,及时提示出行安全风险,避免不合规、危险的行为成为引流的关键词。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平台的审核权力虽然有限,但可以发挥平台开放信息反馈的机制和网友的力量。每一个网友都可以对虚假宣传、恶意引导的内容进行举报,举报之后平台需尽快受理。此外,平台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一些内容进行标注,提醒网友存在风险。在社交平台上传播虚假内容,吸引更多游客到此游玩的网红博主和通过算法不断推荐更多网友看到此帖子的平台,都应承担一定的传播违法信息的责任。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郑宁也指出,根据民法典、电子商务法、旅游法以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平台对于危险的行为应该进行安全提示和内容审核,提醒网友谨慎前往,并通过算法机制,对这种危险行为不予推荐。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认为,网红影响力比较大,他们拍摄的技巧和叙述的能力强,对普通民众比较有吸引力。从法律上讲,如果明知道自己推荐的地方有一定危险性,那就得尽到一定义务,首先要做好风险提示,如因其推荐、诱导,他人从事了一些风险性行为,则需承担一定责任。

 
     标题导航
~~~尚未正式开放的“野景点”看似风光独特,却潜藏安全风险和隐患
~~~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促进幼儿园健康有序发展
~~~
~~~台风“潭美”趋近华南,需防范大风影响
~~~
~~~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品味佛山 秋色无限
   第A04版: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第A05版:高质量发展在一线
   第A06版:五区
   第A07版:民生
   第A08版:教育周刊
打卡“野景点” 就像开盲盒
佛山拟出幼儿园定价收费新规
日本进口阳光玫瑰实为国产货
弱冷空气逼近 周末雨水偷袭
规划调整公告
天天福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