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宁、刘浩斌
9月12日,南海桂城街道发布《桂城街道促进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未来三年,桂城街道将投入不少于10亿元,以“八个一”方案为抓手,打造大湾区人工智能+制造业示范基地。
不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产业,人工智能早已在佛山深度嵌入。面对陶瓷、家具、家电等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人工智能通过对传统产业生产制造全流程、全要素、各环节的赋能改造,能够实现提质增效和降本降耗。面对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人工智能则可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方案提出,桂城街道将围绕算力、算法、数据、场景、人才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要素,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到2027年,统筹建设多元异构算力1000P,引育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50家,培育行业大模型3个,推广产业领域场景模型100个,选树人工智能应用标杆项目20个,集聚AI高端人才1000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率超过50%。
怎么理解1000P?P是一个数量级,10的15次方,1000P就是100亿亿,1000PFlops算力就意味着每秒有100亿亿次的浮点运算能力。有业内人士举例说,以对20万颗星体的数据探索为例,传统方式需要一个有经验的科学家用169天才能完成,现在只需要10.02秒。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纵观全国范围内跟人工智能有关的政策措施,国家级、省市级发布的居多,以镇街为单位发布的政策并不多。对于各个地方来说,在目前算力的建设初期阶段,1000P已是较为可观的成绩,迈出这一步足见桂城的实力和勇气。
在此番布局中,桂城还特别注重因地制宜,选择在更多垂类行业领域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小精尖”行业大模型。垂直大模型在其专注的特定领域类,通常具有更高的精度和专业型,在该领域内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相较于计算资源需求量大,广泛性更强的通用大模型,垂直大模型更契合桂城的产业特征。
近年来,桂城逐步构建起“总部经济+高端现代服务业+高端都市型制造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大批科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集聚,在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环境、电子信息、智能控制、精密制造等领域铸就了雄厚的产业基础。这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生态和技术支撑。海量的数据资源,贯穿在生产、设计、营销等全链条的数据,这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和创新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