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志健
8月26日,“艾”国“艾”家“艾”北沙艾草种植志愿活动在南海区里水镇北沙村举行,一众党员干部、企业家、青年学生、亲子家庭共同为北沙种下约3亩红脚艾,此处艾草种植基地将成为北沙红色研学路线的关键节点。同时,相关部门为广东中天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颁发了艾草采购合作单位牌匾,他们将采购镇内艾草用于生产,这在南海尚属首次。这不仅展现了里水上下一心、全民参与,共谋艾产业发展的决心,更是绿美经济与“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里水艾草实现本地种植本地收购
当天,北沙鸿途居农场绿意盎然、艾草飘香。南海区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杨华、里水镇镇长余海生等数十人同种一片红脚艾。经过大家的忙碌,约3亩红脚艾被种下。
对比普通的艾草,红脚艾叶脉叶梗、根部都是红色的,丛生的特点让其产量比单株艾草高得多,且红脚艾在中医药理中有祛湿、散寒、止血、消炎等治疗保健功效,其衍生产品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据了解,艾草有着极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种植的艾草除了销售,还可以加工成艾条、艾草热敷贴、艾浴包、艾灸贴等产品,还能开展热敏灸等服务。在里水,就有不少大健康产业企业生产销售艾草相关产品。当日,广东中天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获颁发艾草采购合作单位牌匾,他们将采购镇内艾草用于生产。
广东中天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惠珊介绍,目前中天药业围绕艾产业生产有艾条、艾饼、艾柱以及艾叶中药饮片,目前艾草收购地主要为湖北蕲春和河南南阳,每年大约需干艾叶药材60多吨。
“本地种植艾草,能够减少流通环节,节约中间成本,且本地种植的红脚艾药用价值和功效较高,这是企业看重的。”余惠珊说,定点采购合作是新探索的合作模式,北沙作为首个试点,接下来希望能在全区铺开。
推动艾产业全链条发展
当前,南海加速推进艾产业发展,积极打通艾产业链条,推动“文化、科技、产业、民生、治理”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在里水,艾的一二三产也加速汇聚,融合发展。
北沙村是里水首个规模化种植艾草的村居。为种植好艾草,北沙广泛发动热心乡贤、党员、企业家、村民等参与。此次种植艾草的地方,正是由新北沙人陆伟彪提供。陆伟彪在北沙开餐厅,此次为艾草种植提供土地,希望能助力北沙的艾产业发展。他还将自己承包的20亩土地作为北沙红色农耕研学基地,希望能通过开展研学,让更多人了解北沙、了解艾草。
目前,北沙村已成立独资公司,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北沙模式”,将艾草种植基地融入红色研学路线,发展人文经济。北沙村党委书记李兆锋表示,接下来将利用“爱国爱家红色北沙”的研学路线,把大健康文化与“百千万工程”乡村文旅产业结合起来,以种植艾草为小切口,助力全镇艾产业全链条发展。
北沙是里水发展艾产业的缩影。如今,里水正加速实现艾草种植、产品研发、文旅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一产方面,里水正利用高水平农业优势种植红脚艾;二产方面,大力培育如佛山市南海强昇非标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三产方面,持续发起“寻艾”研学活动等,贯穿艾产业全产业链条,并努力形成里水特色的“艾产业、艾文化、艾健康”。
里水镇副镇长陈亮表示,里水全力支持和参与南海区热敏灸产业的打造,已搭建了医院-社卫-社区三级热敏灸服务网络体系;积极探索艾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除打造艾的种植示范基地外,还将在二产上研发艾的衍生产品,在三产上探索艾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打造里水特色文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