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佛山一中毕业生陈琪炜:

高中理科生爱上写作 出版30万字小说

陈琪炜(右)与妈妈展示小说《迷宫》与手稿。
  

  文/图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钟嘉慧、黄柏恩

  “小麦意味着礼赞,意味着丰饶的大地,意味着微酸而硬的乡村面包和自酿啤酒,意味着生的欢愉。”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以这么一段冷静而老练的文字,写出了一篇名为《死生礼赞》的文章。这个少年名叫陈琪炜,来自佛山市第一中学,是2024届理科毕业生。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创作并出版了30万字的短篇小说集《迷宫》。《死生礼赞》,不过是其中的一篇。

  这本书,倾注了怎样的心情,讲述了怎样的故事,记录了怎样的历程?

  

  书写真实生活 叩问生命的价值

  

  理科生偏爱写作,高中三年他写了一本30万字的短篇小说。陈琪炜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翁。

  2021年,陈琪炜考入佛山市第一中学。忽然有一天,他心中蹦出一个想法:要不就写一篇小说试试?

  这源于陈琪炜从小就很喜欢看小说,各种类型和风格他都有涉猎。从那一天起,创作的势头便一发不可收拾。

  只要一有空余时间,陈琪炜就提笔创作,写时光故事、写生命体会,最终汇集成这本《迷宫》。通篇看来,这本小说也是一个少年对精神价值的叩问,对生命意义的独白。

  用陈琪炜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通过写作能够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我特别崇拜余华,他能把真实的事情写得比真实还要真实,我也想像他那样。”他说。

  两年多的时间里,陈琪炜在笔记本上写作,一页约1000字,一本约10万字,三本,一共写了约30万字。

  

  手稿变成书 并获母校收藏

  

  本来,陈琪炜一直都只是安静地书写,写完之后就让日记本尘封起来。直到有一天,陈琪炜的母亲王昌银发现后,非但没有担心这样会影响他的学习,还主动提出要帮儿子出版。

  “我觉得他写这本小说很不容易,我自己都没有本事写出来的东西,我儿子写出来了,作为母亲很是骄傲。”于是,王昌银用了70天,将陈琪炜的手稿逐字输入电脑。后来,又忙着联系出版社印刷。

  “很累,打字打到手都起茧了。但是在整理他作品的时候,我感觉在跟他的心灵对话,他在带领我走向不同的世界。”王昌银说。

  当小说正式出版时,王昌银似乎感受到儿子的梦想实现了,比任何东西都要沉重、珍贵。

  碰巧那时候,正值佛山一中110周年校庆,陈琪炜就把110本著作赠送给学校。佛山一中也专门为此举行了读书分享会,并将陈琪炜的作品收藏于图书馆内供师生阅读。

  这让陈琪炜心里分外暖和:“用自己的作品和成绩来报效母校,自己很开心也很自豪。”

  可能有人会问,在学业繁重的高中阶段,花这么多时间写作,老师支持吗?不会影响学习吗?

  陈琪炜特别感谢母校的包容。陈琪炜表示,看过作品的老师,无一例外都对他鼓励有加。同时,在学业紧张、课余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他会提高学习效率,上课认真听写,该完成的事情,他一件也不会落下。

  陈琪炜说,等进入大学后,会选择人工智能方向领域学习,同时写作这个兴趣也会一直坚持下去,不断记录这个人生旅程与满是风景的道路。

  

  《迷宫》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母亲王昌银:  

  2021年6月的一天, 陈琪炜又看了一遍村上春树的《遇上百分之百的女孩》,突然冒出个想法:我能不能也写一本这样的书?于是看了村上春树的一篇,他也写一篇,就这样一篇一篇地看,一篇一篇地写。

  他写完后,就拿给跟他关系好的同学看。他们说:很有意思,写得很好。受到同学的肯定和鼓舞后,他就很开心地继续写下去。当然,他说写作很费体力、很需要灵感,除了脑力外,也是一项体力活。

  他从小就热爱阅读,阅读量很大,涉及的面也很广。图书馆的角落是他度过寒暑假的主要地方。他从小就喜欢写作文,写的作文想象力丰富,文笔流畅生动、思绪飞扬、情感饱满丰富。他特别喜欢马尔克斯、藤本树、村上春树等名家的作品。

  在决定出版之前有个小插曲,周末他回来,我试探性问他:你真的想出版吗?看了你的书后也许只有“哇”一声,然后杳无声息了。他停顿片刻, 然后说:能让人“哇”的一声,难道这个理由还不足够吗? 听了这个回答,我也豁然开朗:为了“哇”一下,这个理由已足够。

  

  ●上海读者武先生:

  17岁时,作为中学生的你,是怎样一种精神状态?或者说,你身边的中学生,他们的思想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作为父母的你是否能够真正懂他们,是否能够进入、并感受到他们那精彩、瑰丽的内心世界?

  而这个十几岁的高中生,选择把文字当作工具来构造自己的精神世界,用30万字描绘、构造出自己理解和创想的精神世界。

  

  《死生礼赞》

  《迷宫》精彩片段  

  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摄影。景色中有大片种有小麦的田野、平和的落日和不时积雪的山丘。漫长而美丽的镜头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叙事也优柔散漫。并非一部静下心才能看的影片,而是一部能让人静下心来的电影。或许是小麦吸引了我,我想。大片大片青涩的鲜绿被风吹拂,逐渐飘散,留下丰收的淡金色。小麦意味着礼赞,意味着丰饶的大地,意味着微酸而硬的乡村面包和自酿啤酒,意味着生的欢愉。

 
     标题导航
逆风翻盘青年柯冠舟:~~~
佛山一中毕业生陈琪炜:~~~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人物
   第A04版:城市生活
从高职学生到名校博士的自我超越
高中理科生爱上写作 出版30万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