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通讯员杜嘉雯、林丽婷
“社区的环境越来越好,美丽庭院不断增多,傍晚散步心情格外舒畅。”谈及南海区丹灶镇仙岗社区的颜值变化,居民赞不绝口,笑容溢于言表。
如此变化离不开仙岗社区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及微改造。其间,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走出一条富有中草药特色的绿美庭院示范路线。各庭院既留住古韵又与时俱进,千年古村焕发出新的魅力。
留住古村韵味 打造诗意庭院
在仙岗社区,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植环绕,街角庭院风景如画。
“仙岗古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深深吸引着我,2016年,我踏上回乡之路,创办守一艺术馆。”佛山市本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海守一艺术馆创始人张永炎介绍,他从事传统文化艺术品收藏28年,2023年初开始筹建美丽庭院——听音园,以广府建筑历史肌理为背景,创新性融入三雕一塑和满洲玻璃工艺,赋予庭院小中见大的岭南文化特色。
沿着守一艺术馆走上二楼,来到听音园,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庭院中,文物雕塑,尤为吸睛;绿植丛生,随风摇曳;流水潺潺,灵动活泼。在这里,可以感受到“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惬意与自在。
庭院配置过程中,文物是重要的元素。“我们在文物修复方面耗时比较长。”谈及庭院设计理念,张永炎认为,首先要考虑的是功能,然后是生活,最后是美学,如此才能达到情景交融,引发人的情感共鸣。
为何取名听音园?张永炎解释道,守一艺术馆以音乐戏剧艺术为主题,“听音”可以理解为听觉感知和理解音乐的过程,也可以是静心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通过艺术、自然陶冶性情。
“在构建精神家园的同时,要留住古村的基因,才能让新时代乡村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张永炎希望家乡在振兴过程中,保留并传承历史文化,赋予乡村独特的文化魅力,并通过庭院的形象构造、色彩与形态的结合,打造人们向往的观景之乡。
种植各类草药 小院葳蕤生香
仙岗古村因葛洪在此设灶炼丹而得名,村内仍留有葛洪炼丹的仙钵,以及取水的蟹眼仙泉。仙岗社区党委副书记、妇联主席梁敏仪说,不少居民在美丽庭院内种下各类中草药和花卉,将美丽庭院和葛洪养生文化融为一体。
“我们种植了紫苏、石斛等中草药,搭配鲜艳的花卉,观赏性很高。”仙岗社区妇联执委肖钻容看着亲手打造的美丽庭院娓娓道来。去年11月以来,肖钻容一家主动响应社区号召,积极建设美丽庭院。肖钻容经常外出参观其他村居,借鉴学习人居环境整治的经验做法,“看到其他村居用竹筛装饰墙体,我们也学以致用。”
肖钻容的女儿陈敏君得知要改造庭院,主动参与。16岁的她,习得一手好字,还爱好绘画。于是,她们突发奇想,在原本为农用具的竹筛上构图创作,并用毛笔写上“静心”二字,提醒自己戒骄戒躁,把家风深深地印刻在庭院中。
肖钻容说,今后将充分发挥妇联执委的示范带动作用,与家庭成员积极参与社区绿美行动,并把自己的中草药种植经验分享给他人,营造美丽庭院人人共建的良好氛围。
与肖钻容一样,社区居民陈恩强对自家改造后的庭院也十分满意。他说,在改造过程中,环保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设计方案,社区工作人员在施工等方面给予热心帮忙,短短几天就让庭院焕然一新,兼具空间层次感和复古岭南风。茉莉花、桂花、车厘子、绣球花、红丝线……在陈伯的细心照料下,小院内的各类花卉竞相绽放,令人心旷神怡。
多方共同努力 共建绿美家园
自今年开展绿美丹灶建设以来,丹灶镇高标准打造了一支由乡村艺术家、工程师、高职院校师生等组成的“乡村绿美师”团队。仙岗社区巧借丹灶镇“乡村绿美师”的过硬本领,帮助村民建设美丽庭院,提升居民美学素养。
此外,仙岗社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青年大学生、巾帼志愿者等力量,调动广大居民的积极性,多方合力推动绿美乡村建设。
“每当看到社区因为自己的维护日益美丽,会有浓浓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今年62岁的陈小玲,是仙岗社区“三有”兰心巾帼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日常负责打理社区街巷花卉绿植。她表示,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参与社区治理,为美化家园贡献力量,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家里人都非常支持。
丹灶镇以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奋力推进绿美丹灶建设,凝聚各方力量共建美好家园,越来越多乡村小院蝶变绽新颜。一庭一风景,一院一生活。美丽庭院蕴藏着浓浓的烟火气息,给人带来内心的宁静感。在这里,人们拥抱向往的美好生活。
接下来,丹灶镇将继续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和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吸引更多村民、企业家、新乡贤、志愿者等积极参与,以家庭“小美”聚合乡村“大美”,实现“美丽庭院”小空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