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报讯 记者刘浩斌 通讯员王雅博、周润生报道:8月22日,南海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纺织行业专题对接会在西樵镇举办。多家纺织类企业与相关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服务商参与,将进一步打通协同创新渠道,促进企业供需精准对接,推动纺织产业链上下深度融合,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纺织业是南海的传统支柱产业和优势制造产业。当前,西樵镇拥有纺织生产性企业860家,规模以上企业159家,年产各类纺织面料高达40亿米,形成了集印染、织造、后整、服装、销售、物流为一体的系统产业集群。
面对原料成本上涨、环保要求提升、国际环境复杂等多重压力,近年来,南海越来越多纺织企业推广“工业上楼”模式,推动行业向研发设计、自主创新、品牌运营等产业链高价值环节延伸升级。通过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和物联网等智能制造技术,南海纺织业实现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双提升。
南海纺织业的数字化升级,不仅体现在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上,还体现在整个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管理上。
会上,一批先锋企业分享了数字化转型经验。佛山市名杰纺织有限公司通过深度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对经营、生产、管理全过程的快速响应与精准监控,打造出集印染、织造、后整、服装等于一体的综合工业智能制造型大厦——名杰纺织(河岗)厂区。
“通过数字化系统监控,可以看到每台织布机、每张订单的情况。”名杰纺织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通过引入ERP、APS、MES、WMS等先进管理系统,以及产线智能监测、AI+视觉自动验布、大数据运营分析等前沿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还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
大唐纺织印染服装面料有限公司打造数字化智能化针织车间,占地面积达8724平方米,集烧毛、染色、定型等工序于一体,实现了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
“订单上传后,系统会罗列各种工艺选择,推荐最优工艺。”大唐纺织通过引入全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成功将传统生产车间的制造孤岛连接成一条高效协同的智能化生产线。依托智能制造生产平台整合ERP、MES、CRM等管理软件于一体,为公司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品质与价值提供强大后台支持,实现了生产能耗的有效管理和设备维护的精准监控。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和物联网等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南海纺织业催生出更多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从初级材料到高端装备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实现“老树发新芽”。
对接会上,佛山工链云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等4家重点数字化服务商企业,围绕纺织企业在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的痛点和难点,分享各自能提供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包括软件迭代升级、车间数字化采集、设备改造等。
南海区经促局副局长关志钊表示,纺织行业历史悠久,在国内经济地位举足轻重,其技术革新和信息化、数字化、高端化趋势不可阻挡。他呼吁服务商继续为纺织行业带来更多核心技术,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数字化信息化服务,共同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