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玉冰
8月21日,2024年绿美广东竞风华(佛山赛区)海选赛举行。全市5个区同台竞技,展示绿美佛山生态建设工作成效,高明区获得优胜奖。近年来,高明区持续厚植生态底色,精心描绘“生态绿、百姓富、生活美”的绿美画卷。其中,更合镇吉田村就是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吉田村依托“沧江水源 香山氧吧”的自然优势,加快推进岭南统计文化林项目建设,推动乡村绿化与文化景观、河流景观、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以“绿美”之笔,绘就全域美丽宜居宜游宜业的新画卷。
巧植新绿 建成大湾区首个“统计林”
听风抚竹,云山诗意,置身于吉田村的岭南统计文化林,犹如进入了幽静的仙境。
岭南统计文化林是集党建文化、农耕文化和统计文化于一体的自然生态景观项目。去年底,岭南统计文化林一期项目初建了5亩,成效不错。今年,更合镇大力开展绿美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岭南统计文化林项目二期建设。二期项目总面积超过100亩,全长近3公里,种有5万多株不同品种的竹子,项目设计巧妙地结合了竹林与自然溪流,通过精心布局绿植、铺设步道、提升道路,打造极具岭南田园乡村特色的新地标和展示岭南文化和统计文化的重要窗口。
“我们从顺德过来打卡,这里环境很美,竹林打造得很有特色,逛一圈让人心旷神怡。”市民卢女士说。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统计林”,岭南统计文化林的建成,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乡村绿化工作树立了新的标杆。坐落在佛山第二峰老香山脚下的吉田村,正以全新的绿美姿态,演绎着新时代岭南风情,成为佛山一个小众旅游胜地。据统计,该村在周末高峰期接待的游客量超过3000人次/天。
谁曾想到,位于更合镇西南的吉田村,一度面临桉树泛滥、土地低效利用的困境。为破局重生,吉田村紧抓乡村绿化契机,依托“沧江水源 香山氧吧”的自然优势,推动乡村绿化与文化景观、河流景观的深度融合,全力营造绿美生态建设良好氛围。
该村组建绿化专班,清理出500亩低效用地,通过“一村一策一图”全面推进“四边”“五旁”植绿增绿;带动村民群众310人次参与植绿护绿行动;改种1500多亩恭城月柿;通过“党建+全科网格”管理模式,组建“护绿先锋队”;完善村民自主管理机制,将绿化行为纳入村规民约,宣传带动广大村民主动、积极参与到绿美生态建设工作中,共建共享美丽家园。
聚绿向富 扮靓乡村“面子” 做实振兴“里子”
日前,一批来自云浮市新兴县的学生来到吉田村禅农文旅小镇开展研学活动,体验采摘凤梨,感受高明乡村魅力。据介绍,这批凤梨是吉田村探索水果采摘产业的新尝试,今年果实一成熟就被采购商预订一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吉田村坚持用好宝贵的绿水青山资源,积极探索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
岭南统计文化林的建成,不仅提升了吉田村的村容村貌,还将老香山片区和白洞片区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串联起来,带动了吉田村智慧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我们很支持打造文化林,现在村里人气旺了,带动了农产品销售,也吸引了投资商来村中投资。”村民麦叔说。
“我们接下来将会完善文化林周边配套设施,引入餐饮服务业、民宿产业等,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吉田村党总支部书记钟志强说。
同时,吉田村借助智慧农业园区平台,深耕全国首个商用“水稻无人农场”应用示范项目、明珠大型农业动物试验科技园区项目,深化产业和数字化技术合作,推行“公司+原生态+科技”模式,打造智慧绿色农业研学片区,不断实现资源、技术、市场优势互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将周边的山地集约起来种植柿子,一共有1200亩,并规划打造‘柿子小镇’,做好大香山农文旅开发的配套设施。”更合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何伟明表示,接下来将加大招商力度,引进社会资本开办民宿、餐饮业、集市等,推动吉田村实现生态美、百姓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