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杨婷 通讯员严春生、杨洁茹
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南哨镇的大口黑鲈鱼养殖基地,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现代化的生产线全力运转,技术人员正细致地进行水质监测与饲料调配,确保每一尾鱼苗都能茁壮成长。
开展东西部协作,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2021年,佛山市顺德区与黔东南州剑河县组成结对帮扶关系。
今年6月,经过多次实地走访研讨、科研分析,佛山市顺德区东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投资项目落地剑河,为当地探索特色产业开辟新路径。该项目利用当地环境、水源优势,建设年产大口黑鲈鱼苗约1亿尾种苗场1座,建设集科学研究、快速检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基地,年产值可达1.5亿元。短短两个月,养殖基地已成功培育出大量优质鱼苗。
贵州省东民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邝启炘介绍,基地通过引进先进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不仅大大提高了养殖的效率,还减少了水资源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同时还便于精细化管理,降低了病害的发生率和气候影响,提高了产品质量,实现高效养殖。
除了大口黑鲈鱼,该基地还适用于大部分市场上常见的淡水鱼养殖,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满足多品种、多元化的养殖需求。
“我们会与运营方及时沟通,根据市场导向,确定下一步养殖计划,做到精准适配市场,精细化运营,确保每一分投入都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剑河县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强说。
目前,除了11条室内养殖生产线外,该基地还依托当地优质的生态环境,就近引入优质山泉水,建成室外养殖培育池5个,配合室内设施养殖,形成小型水产养殖体系,极大地提升了养殖规模与效率。
“室内循环水系统确保了水质的稳定与高效利用,室外培育池则充分利用了自然光照与水流,促进了鱼类的自然生长与免疫力提升。”邝启炘说。
随着大口黑鲈鱼等优质水产品种的成功养殖与市场推广,剑河县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水产养殖结构,更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剑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云森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瞄准需求深耕市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剑河水产养殖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将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品种的养殖模式,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