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山水育动能 风景变“钱景”

高明杨和石水村用好生态禀赋,以文旅融合发展走出致富路
石水村内,皂幕山下的梯田风景优美。/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洪海摄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冯慧雯

  恰逢暑假,高明区杨和镇石水村村民陈慧婵比以往更忙碌了,自从村里的游龙峡漂流开业后,络绎不绝的游客为乡村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还解决了她的就业难题,“我们设摊销售泳衣,一个月收入几千元,比在外面‘漂’着好多了”。对此,石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严国全也深有体会,“几十年来,石水村都没有像现在这样车来车往。”

  距离中心城区20多公里的石水村坐拥“佛山第一峰”皂幕山生态资源禀赋,曾是高明的穷山村,乡村产业空白、地理位置偏远,让石水村一度面临发展困境,当地村民大量外流。如今,随着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等深入实施,石水村文旅项目遍地开花,露营基地、漂流、高端民宿等业态也接连涌现,还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珠三角的网红村。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土特产,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凝心聚力擦亮乡村高颜值

  

  村强民安环境美,这是如今石水村的真实写照。如果放在五年前,石水鲜有这般景象,“两座大山”一样的难题横亘在发展面前。

  一是产业空虚: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耕种粮食和蔬菜,靠天吃饭,是石水村民唯一的谋生方式;二是交通不便:这里没有像样的进村道路,土特产“走出去”成了难题,村外人进来也不易,绿水青山只能“孤芳自赏”。

  穷则思变。如何让村民富起来,成了历任村干部的第一要务。

  “石水村的最大优势是生态优势,要解决产业空白的难题,必须在生态优势上做文章。”结合村情民情和发展规划,村干部们决定从全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美化村居环境。

  “为让村民真正认同、积极参与,村里开了20多次村民会议,每一户都宣传到位,每一次都用心去讲。村民在会上建言献策,完善细节,最后投票表决。”严国全回忆说。

  2018年,石水村“两委”班子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由党员干部带领村民开展乡村危房、猪圈、鸡舍清拆,全面清理卫生死角。在此基础上,石水村利用专项资金完善村民小组基础设施配套,大力提升皂幕山沿线景观、农房风貌等乡村颜值,改善两岸自然生态,着力打造国家级生态小流域治理示范区。

  越来越美的村容村貌吸引着游客慕名前往,石水村的发展之路也日渐明朗。但是要搞好产业,光靠环境整治还远远不够,流转土地也迫在眉睫。

  借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东风,2019年,石水村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破解农村产业发展难题。很快,石水村近2000亩撂荒地种下了经济作物,发展“山泉水稻”特色产业。石水村也由此一跃成为高明区种粮大村。

  “现在我们和高明职校有合作,希望借助他们的电商力量为我们特产进行带货。未来‘山泉水稻’会注重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推动石水特产走出高明。”严国全说。

  

  精准撬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皂幕山麓清晨的天气有点冷,天色刚泛起鱼肚白,村民杜彩凤就已收拾好工具出门,去皂幕茶园干活。

  因为家里离茶园不到3公里,杜彩凤经常约上茶园的另一位阿姨走路上班。一个月能有5000多元的收入,这样的报酬对于年近六十的她来说是相当不错的。除了收入跟外面打工差不多,她还能兼顾自己家庭。

  走出去,曾是大部分石水村村民不得已的选择。这两年,随着乡村振兴理念和实践的不断深化,石水村的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曾经外出闯荡的村民,重新回到家乡,种下乡村振兴的希望。看好村中前景的新乡人,也来到石水,向深处探寻发展商机。

  开业不到一年,由新乡人李清华投资的全省最长、总投资8000万元的游龙峡漂流,收获全网火爆流量。特别暑期旺季,该景区日均接待7000多名游客,还带动100多名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建于皂幕山大田入口处的ITREE爱树皂幕山苑,凭借良好的地理环境和诗情画意的景色也成功出圈。主理人蔡玉龙以皂幕山景观和村民老房屋为基础,耗时1年打造了这家融合文化艺术空间的高端民宿,成为石水的文旅新地标。每逢周末,该民宿入住率超80%。

  乡村要振兴,第三产业要做大做强,也离不开第一、第二产业的支撑。伴随着引进来的项目落地生根,石水村以乡村旅游为支点,撬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谋划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第一产业为例,石水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推进千亩金花、联丰生猪养殖、香水柠檬等基地建设,通过产业规模化带动业态多元化,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

  其中,为盘活茶产业,石水村与皂幕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皂幕云茶”的茶品牌,由企业入股六成给予石水村更大支持,预计未来五年茶叶种植面积达5000亩规模。

  作为填补石水村第二产业空白的远航酒业绿色生态酿酒基地,则与一三产业紧密联结,形成绿色循环的生态产业链,通过打造生态工业旅游新体验,助力皂幕山片区的旅游开发。

  

  为村民铺就一条“致富路”

  

  产业发展起来,交通瓶颈更加凸显。碍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石水村即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很难转化成发展优势。那如何破局?

  2021年,政府部门以“农村公路+全域旅游”为思路,修建通往皂幕山的通景廊道“井皂线”,结束了石水村交通阻塞、难进难出的历史。全长5.89公里的“井皂线”,不仅是前往皂幕山的必经之路,还将石水村下辖多个村民小组串珠成链,使昔日的空心村驶入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该线路还充分挖掘乡村景区的山水人文资源,打造井头驿、石坎彩虹桥、大田边坡彩绘等乡村休闲点,完善旅游风景道、绿道碧道、骑行专线等公共休闲设施,实实在在拓出了一条村民的幸福路。

  在雄英酒楼老板娘英姐的眼里,这是一条改变村民命运的致富路。“以前学到了手艺,做梦都想回村开个农家乐,把日子过红火。但没有像模像样的路,没有人上山爬坡来这里看景、吃饭。”英姐说。

  如今,山不再高,路不再远。沉睡的石水村“火”了,不仅吸引珠三角地区数十万游客慕名而来,一批特色产业也乘势而起,惠及周边村民超5000人,为农民持续增收打牢基础。今年,石水村成立了投资有限公司,希望吸引更多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石水乡村振兴带来更多的可能。

 
     标题导航
禅城惠朗园保障房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高明杨和石水村用好生态禀赋,以文旅融合发展走出致富路
高明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
顺德:~~~
~~~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走进顺德村居,助力乡村微改造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高质量发展在一线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五区
   第A06版:民生
   第A07版:健康周刊
   第A08版:视觉
938户家庭喜圆安居梦
山水育动能 风景变“钱景”
提升登革热防控水平和处置能力
立体式停车库 助解停车难题
结对高校赋能村居品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