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卢优玲 图/受访者提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教33年来,康华醉心音乐教育,致力提升音乐教学质量。从中小学音乐正高级教师,到顺德区音乐教研员,再到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她始终怀揣梦想,与音乐同行,唱响顺德乡土之歌。
深受母亲影响 结缘音乐教育
音乐陪伴康华,从成长到成家,乃至育女成才,留下一帧帧温馨的剪影。
康华的母亲从小喜欢歌唱,对音乐的热爱几十年如一日。受母亲影响,音乐的种子渐渐在康华心里生根发芽,做一名传播正能量的音乐教师成了康华的人生志向。
1994年大学毕业后,康华来到顺德西山小学工作,走上音乐教育之路。她根据孩子的特点,以富有特色的音乐教育为载体,为他们提供熏陶的机会,在授业过程中达到传道的目的。
在教学中,康华发现有的孩子虽然喜欢上音乐课,但畏惧开口唱歌,尤其是音乐测试。于是,她尝试创造轻松、愉快的测试氛围,选择灵活的测试方法,运用“音乐乐园”“小小音乐会”等形式寓测于乐,取得良好效果。
成家后,音乐是康华维系家庭感情的重要纽带。康华的丈夫是男中音,非常支持她在音乐路上的追求,鼓励她继续提升音乐素养和技能,成就音乐教育之梦。在丈夫的鼓励下,康华考入星海音乐学院深造。
在家庭教育中,康华继承母亲的优良传统,特别注重对女儿音乐素养的培养,从小就引导她学习钢琴和合唱。2016年,大女儿如愿考上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康华说,音乐给她带来幸福、快乐,贯穿一家三代人的人生。
爱上顺德乡土 深耕音乐教研
康华是土生土长的赣南妹子。如今,她成为地道的顺德人,深深地爱上顺德的风土人情,矢志钻研顺德本土音乐文化与教育。
2010年,康华被调入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从事音乐教研工作。她希望以音乐课程引导孩子们关注家乡,用家乡音乐滋润自己,让家乡文化成为成长的力量。
作为一名教研员,康华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引领中小学音乐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培养了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努力提升顺德区音乐教研水平。
她以教研员的身份,承担了顺德区“新教师培训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等一系列培训,还兼任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南昌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客座教授等职位,围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等主题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此外,康华每年坚持举办顺德区中小学生文艺汇演,负责文艺汇演的节目编排。她辅导的顺德区实验中学等学校的合唱团在各级合唱比赛中多次获奖。康华也获评全国合唱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佛山市中小学生合唱比赛最佳指挥奖。
从一名音乐教师成为一名音乐教研员,身份转变,责任更重。康华说:“作为一名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我愿意为更多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让他们都成为名师,为全省的音乐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乡土音乐结硕果 教材获小学普及
一个非顺德本土人,主编《顺德乡土音乐》教材,得到省认证并在全区小学使用,这是非常耀眼的教研成果,背后的故事,让人动容。
康华坚持以研兴教,并萌生发展乡土音乐的灵感。早在2008年,她就聚焦“顺德乡土音乐”的发掘与整理,思考“通过音乐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宏大的命题,以“顺德乡土音乐”为突破口,带领全区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一起开展音乐教研、教学工作。
2014年起,为了收集更淳朴、专业的音乐元素,开发好乡土特色音乐教材,康华组织顺德一批中小学音乐骨干老师,走街串巷实地走访,收录老艺人的唱腔、音韵等,并深挖每一首歌背后的文化内涵。经过多番整合,最终编写成《顺德乡土音乐》教材。《顺德乡土音乐》2016年顺利通过广东省中小学地方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2017年9月起在顺德各小学推广使用。
“乡土音乐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原汁原味的演绎。我们希望再多做一些事情,让乡土音乐课堂更具‘乡土味’。”康华说,将继续努力发扬顺德文化,让更多人了解顺德、爱上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