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江乐诗 通讯员霍嘉琪
在广东启新模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新模具”)的生产车间,生产线有序运转,该公司模具制造部总监张详正对着图纸一丝不苟地叠压,指导模具装配。多年以来,张详始终坚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对模具加工要求精度最高能达到0.02毫米内,误差不超过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5。今年,张详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2005年,张详从中专毕业,成为一名模具钳工。上岗后,他发现对读懂装配和零件图纸感到吃力,“之前学习的大多是理论知识,实际工作中需要自己动手参与整个制作过程,两者差别很大。”随后,张详每天跟在车间老师傅身后观察如何画图,把测量、钻孔等每一步操作都记下来,下班后继续留在车间琢磨自学,看图制图组装等技能越发熟练。
2018年,启新模具接到新能源汽车减震塔高压铸造三板模结构件项目。推进初期,张详与团队便遇到一个难题:“做样品时,模具合成间仍有不少空气停留,会导致产品的强度与伸长率下降,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何能让模具达到完全真空状态,是他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为此,张详与团队成员不断钻研,改图纸、调试设备、修改参数……错了又重来,没日没夜地干,累了就在车间趴一会儿,机器轰鸣的声音成了他的“安眠曲”。
为打造完美的解决方案,张详多次前往外地与客户沟通方案,经过无数次地调试、修改,最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对气密性零泄漏要求的产品难题。如今,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从业多年,张详突破一道又一道难关,助力启新模具实现模具从传统“制造”向“智造”跨越。
作为国内最早掌握车身铝合金结构件模具技术和压铸工艺的企业之一,启新模具积极抢占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风口,顺应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瞄准“一体化压铸”这一赛道,围绕大型一体化结构件开展布局,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张详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撑,推动年轻人参与模具事业,模具研发技术才会进步得更快。面对“人才流失率高”“新鲜血液少”等行业共性问题,张详与团队成员共同制定企业人才战略计划和人才奖励机制,建立“师带徒”工作模式,采取内部晋升机制进行考核激励,并与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成立“教学实习基地”“压铸模具技术交流中心”。此外,张详还经常带队外出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为团队成员争取更多行业交流机会。
“模具行业都是技术活,绕不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相信自己能做到并能持续做好,才能让自己时刻充满冲劲。”这也是张详从业以来始终坚守的初心。张详表示,未来将继续在岗位上深耕,做精做细做极致,通过技术传承和人才培养,将模具智能化建设工作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紧密结合,带领团队做好模具行业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