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

  

  □文荣光

  

  2023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第二个、广东首个“工业3万亿”地级市。锚定“工业4万亿”目标,佛山需以先进制造与智能制造产业为重要载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涉及佛山的有3个,包括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佛莞泛家居集群。优化相关产业空间布局形态,是发挥佛山先进制造与智能制造特色,加快产业集群化的关键,更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容。

  当前,在产业链、创新链和供应链不断重构的大背景下,先进制造与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化所需的空间布局和规划响应是灵活的、动态的。为此,空间布局形态要与产业集群特点相适应,才能形成集聚效应,从而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组织以及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城市和区域发展规划要与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形成溢出效应,从而引导先进生产要素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布局方式和组织结构要让产业链和创新链相结合,才能形成关联效应,从而增强“1+1>2”的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协同。总之,应把握产业重构新趋势,结合佛山工业基础和发展要求精准发力,引导产业布局优化与形态创新。

  一是完善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的体制机制。首先,对产业空间数量进行统筹管理,合理进行产业需求测算和市场评估,在产业规划与产业地图中细化空间的现状分布梳理和布局规划指引。园区规划方面,既要有主管部门的联合规划,也要有各区层面的产业规划做串联,针对合作区类型园区需要编制跨行政区的走廊类型园区空间规划。其次,拓展产业地图在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持续推出更新版本,打造成统筹全市重要产业集群布局的工具,引导各区先进制造业错位发展、园区特色产业集聚以及精准招商。此外,在完善与城市更新、运营、财税等相关政策,加强对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的同时,可探索经济管理权限与行政区的适度分离,通过开发运营、经济统计分算方式等,调动各类产业发展主体的积极性。

  二是精研产业链,围绕产业谋划创新网络。首先,要充分调研先进制造与智能制造产业链的特点和其中各门类发展的具体需求,更精准地把握制造产业链上、中、下游环节中涉及的科技转化与应用服务的融合需求。关注发展弹性,充分预留弹性空间,为产业链转型升级、关键技术攻关预留发展空间。其次,加强产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及专项规划的紧密衔接,在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中,增强创新产业单元与特殊功能区等规划保障。结合新产业发展实际,针对特色产业园区、“工业上楼”等出台规划指引,同时还要全面了解不同行业的智能制造类企业及不同环节对空间的需求,将创新空间的布局与研发机构、人才的分布和诉求相结合,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发挥规划有效统筹产业资源的能力,实现精准对接。

  三是多措并举提供更多更优创新产业空间。首先,要对新园区逐一制定潜力用地实施方案,制定空间保障指引,作为园区整治提升、存量开发和土地供应的重要指导依据,并传导落实到国土空间的详细规划中,以确保产业项目落地与发展可持续性。其次,遵循“创新生态圈”理念,引导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结合,升级园区组合空间供给模式。针对环高校、环企业创新生态圈打造产业空间,加快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建设与技术转移人才培育,进一步打造由“创新核心—新型产业空间—战新园区”共同构成的创新圈。此外,要通过立体空间实现创新与制造衔接、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以“工业上楼”布局“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垂直创新空间。同时,针对“工业上楼”项目编制空间更新单元规划,结合产业创新实践对传统工业建筑规范中的结构、消防、功能布局等内容作出调整,并落实到城市更新规划中,保障充裕的共享公共空间和生态空间,激发都市内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活力。

  (作者单位: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民生
   第A06版:理论周刊 知行
   第A07版:理论周刊 个论
   第A08版:时事
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精髓要义 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发展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 需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