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意威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何淳伟、陈意威
站在位于墨脱县德兴乡的果果塘大拐弯观景台往外远眺,茶园如绿翡翠镶嵌在山腰,与雅鲁藏布江相映成景。近看,数十名茶农腰挎背篓,抢抓时机采摘春茶,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层峦叠嶂的茶园,是墨脱产业发展的底色。近年来,在广东省援藏工作队墨脱县(佛山)工作组的支持和指导下,墨脱县大力发展茶产业,将一片片绿色茶叶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招商引资 带动超2000户群众增收
墨脱平均海拔1200米,年均气温16℃,常年云雾缭绕,是绝佳的茶叶种植地。2012年,广东省援藏工作队从福建引进茶种并试种植,开启墨脱茶产业发展序章。2013年,全长117公里的扎墨公路建成通车,同年,墨脱将茶产业确立为县农牧特色主导产业。
扎墨公路通车后,达娃通过招商引资来到墨脱,成立林芝墨脱茶业有限公司,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科研和销售,他也是首批到墨脱投资兴业的企业代表。“扎墨公路我走了近十年,深知其中艰苦,我认为到墨脱干什么事情都不能有退路,只能往前闯。”达娃说,在佛山援藏队伍多年的帮助下,他始终保持着闯劲,也对墨脱茶叶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近年,墨脱茶业陆续投资超2亿元,采用“政府+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实体店(网店)”的产业发展模式,累计支付茶农茶青款约4000万元,助力墨脱农牧民增收致富。“我们目前正在对拉贡红茶加工基地进行智能化改造,将大数据和云服务技术应用到茶叶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达娃透露,该基地投产后,满负荷日加工能力将达2万斤茶青,日干茶产量达4000斤,预计年产值可超5亿元,将直接带动墨脱县茶农增收1.08亿元。
在佛山对口支援墨脱的号召下,墨脱十宝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超也在2021年来到墨脱,从事茶叶和其他农产品深加工、销售领域。“我们第一次到墨脱考察,就被当地的自然资源所吸引,也被佛山援藏队伍的务实作风所感动,就马上决定在这里投资。”陈超介绍,今年公司成品茶产量将突破60万斤,年产值超5000万元,预计带动背崩乡群众增收600万元。
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佛山援藏力量的不断注入,墨脱县茶叶产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引进6家茶企,建成高山有机茶园103个,带动超2000户群众增收。
村企合作 提升村民自我造血能力
眼下,一株株茶树正成为墨脱群众发家致富的聚宝盆。
走进墨脱县背崩乡格林村缥缈茶园,目之所及皆是绿意葱葱。低头细看,一撮撮嫩绿的茶尖迎风摇曳,长势喜人。格林村村民忠东在腰间别着竹篓,熟练地在茶树间穿梭。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他的竹篓里已经堆满了茶青。“我今天采了7斤茶青,每斤可以卖到200元,收入1400元。”忠东开心地向记者展示刚拿到手的收据。
距离格林村40公里的墨脱十宝旗舰店,多名导购员为前来选购的游客介绍产品。这家店铺是陈超投资超百万元打造的,店内导购员几乎都是格林村村民。“我们提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合作模式,让村民深度参与种茶、采茶、制茶以及销售等产业链。”
陈超介绍,公司打造村集体和农户入股参与的经营模式,和格林村合作成立茶叶品牌——格林1721,帮助培养制茶师傅、销售能手,提升村民自我造血能力。为了更好扎根当地,墨脱十宝茶业还提出分红方案,将经营茶叶品牌所获得的一半利润分给格林村。
茶旅融合 推动墨脱茶叶迈向广阔市场
4月5日,以“桃灼林芝·茶香墨脱”为主题的林芝第二十一届桃花旅游文化节墨脱分会场暨墨脱县首届茶文化旅游季开幕。在墨脱拉贡茶园,游客沉浸式体验采茶、制茶、品茶,深入感受茶香墨脱的魅力。来自吉林延边的游客宋阿姨第一次到墨脱游玩,就被当地风土人情所震撼。
这是墨脱县推动茶叶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其中有着佛山援墨工作组的一份力量。进驻墨脱以来,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墨脱县(佛山)工作组拓展延伸茶产业发展思路,布局实施“茶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协助制定《墨脱县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励政策(试行)》,鼓励企业在提高品质、畅通巩固销售渠道上下功夫,在提升产能、创建品牌上出实招。
以格林村为例,该村将传统的生产茶园升级为观光茶园,引导村民兴办民宿,逐步走出“企业+村集体+农户”的茶产业发展模式。2023年,格林村茶青收入60余万元,林下种植产品销售43余万元,住宿餐饮带动增收102万元。
好山好水好景色,孕育了墨脱优质好茶。今年是广东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期待佛山援藏力量的持续注入,推动墨脱茶叶走出大山、飘香万里,用一片片茶叶为墨脱人民铺就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