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高明“土地银行” 变荒为宝

为乡村振兴“蓄地赋能”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吴家键

  走进位于高明区明城镇崇步村的“万亩稻田”,金灿灿的大地变身为“油菜花海”迎春绽放,配合周边的小火车、农耕渔船等乡村美景,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打卡……从过去的村民撂荒耕地、分散发展低端产业,到如今成为融合农产品加工业集群、乡村旅游、数字农业等新业态于一体的万亩水稻公园,正是高明通过创新“稻田+”集成产业模式,探索出一条现代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

  高明区以明城镇为试点,创新建立以农村土地流转为核心的“土地银行”机制,建成高标准连片化稻田1.2万余亩、标准化集约改造池塘约2000亩,水田、鱼塘发包价格分别提升33%、66%,助力202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分别增长15.7%、17.5%;崇步村集体收入突破至约1000万元,增长近100%。该项工作也入选2023年佛山市十大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从“碎片”变“连片”

  创新农用地零存整贷开发模式

  为实现“万亩稻田”的规模化连片打造,明城镇组织对农用地进行统租统管,破解“有田无人种、有人无田种”的困境,实现“小田变大田”。

  一方面,编制富硒丝苗米产业园建设规划,刚性约束“万亩稻田”核心区周边土地的使用,严控流转方向。另一方面,成立镇属公有企业明丰公司作为“土地银行”,担任土地流转“中介”角色,同时打破村组土地边界,通过协商流转、公开招标、补偿退出、买断租期等方式,引导不同村组、农户“存”入闲散地、撂荒地,交由“土地银行”进行连片整理开发,集约化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优质项目招引培育等工作。  

  明城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蔡文喜表示,目前明城已累计集约土地1.4万余亩,约占全镇耕地流转面积的三分之一,显著提高土地收益,有效提升田园风貌。

  从“单一”变“多元”

  打造“稻+N”融合产业链

  传统农业生产依赖大量人力以及良好的土壤、气候等自然资源,难以适应当前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现实局面。为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转型,明城镇引入银鹏公司作为龙头,依托“万亩稻田”探索实施5G智慧农田项目,仅需6名员工便能管理近3000亩稻田。

  从“单一种植”到“生态种养”“农工融合”和“农旅融合”转变,也是“土地银行”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一方面,引入专业公司为主导,开展稻虾、稻鱼生态种养项目,实现“一田多收”。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春日春耕、秋收秋游、农耕体验等农业观光经济。

  蔡文喜介绍,通过土地集约,明城已吸引8个超亿元的农业集约化生产项目进驻,并建成田头智慧小站、稻田火车、工厂化育苗车间等重点项目,推出“云田硒谷”“遇稻研学”等农旅品牌,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标题导航
佛山市女艺术家邹莉向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捐赠593件(套)画作~~~
佛山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202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一线调研佛山首批海外工厂:~~~
~~~为乡村振兴“蓄地赋能”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深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五区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民生
   第A08版:健康周刊
奉献精品力作 展现巾帼风采
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提升公园品质
从“开荒”到布局全球 擦亮佛山制造名片
高明“土地银行” 变荒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