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 通讯员黄晓晴
制图/王淼冰
中秋过后,天气晴朗干爽,不少市民会趁着好天气开展体育锻炼,消除节日积聚的脂肪。然而,如果运动过量,或运动强度过高,不仅难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更可能给身体带来伤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就是其中之一。
5人因“酱油尿”就诊
近日,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一夜之间接诊了多例因出现“酱油尿”就诊的患者。这些患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此前曾进行过高强度运动。
据该院急诊科负责人介绍,当天半夜5名不满20岁的年轻人陆续到院就诊,详细询问病史后,发现他们均在几天前进行过连续深蹲锻炼,其中有人一次做了500下深蹲。不久后,他们均出现大腿肌肉酸痛、解茶色尿的现象。
医院检验科通过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发现他们有一项肌酸激酶值特别高。正常的肌酸激酶应该在200以下,但这几名患者检查数值最高达到18万多,最低也有2000,均达到危急值,严重高出正常范围。
经诊断,5名患者均符合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典型症状,随后立即被转入肾内科住院治疗。
幸运的是,5名患者住院治疗后及时得到水化、护肾等一系列治疗,病情逐渐平稳,目前正处于积极康复中。
市二医院肾病风湿科主任张波介绍,人体的肌肉分为横纹肌和平滑肌。横纹肌主要分布在骨骼和心脏,并且以骨骼居多。骨骼上的横纹肌又被称作骨骼肌,负责人的日常运动。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又被称为肌球蛋白尿症。所谓的溶解只是一种通俗说法,并非肌肉真的溶解了,而是组成肌肉的细胞出现损伤,细胞内的肌红蛋白进入到血液循环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张波表示,就像橡皮筋拉过头了会崩断一样,任何东西使用过度都可能被损害,强健的骨骼肌也是如此。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原因,最为常见的就是突然的剧烈运动,如大量深蹲、跑马拉松,还包括前段时间流行的“本草纲目”健身操等。肌痛、肌无力、茶色尿都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典型症状。患者多表现为大腿、肩部、下腰部肌肉疼痛、肿胀,肌肉无力,或手臂和腿部难以活动,尿液呈深红色或褐色。同时还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心动过速、乏力、精神异常等。
劳逸结合 适量运动
张波表示,横纹肌溶解严重的情况下,会给人体肾脏造成巨大的负担。“横纹肌溶解后就像给干净的血液里倒了一盆脏水,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脏东西,这些东西会随着血液的流动到达肾脏,当超过肾脏负荷时,就会堵塞、损伤肾小管,造成肾脏缺血,进而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特别严重的病人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她指出,早期明确病因且能在其未合并严重并发症之前进行干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因此,患上横纹肌溶解症后,及早到医院就诊非常关键。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并非不能预防。张波建议,市民在开展体育锻炼时,应避免同一项目的长时间、高强度训练,提倡多项目交叉训练,加强适应性训练。良好的适应性训练能减轻横纹肌细胞损伤。注意劳逸结合,在进行大运动量训练之前安排好休息,身体不适和感冒、发热者不应参加训练。避免在阳光直射、炎热潮湿的夏季中午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可选择在较凉爽的清晨训练,以利机体散热。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应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尤其钠、钾离子。一旦出现肌肉疲劳、疼痛、僵硬时,应尽快停下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