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对儿童更友好 让城市更可爱

  

  □佛山日报评论员刘江

  

  今年,南海桂城多了两个热门的亲子打卡地——AI公园和儿童公园。和其他公园不同,这两个公园在活动场地设置、设施配备上,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是名副其实的儿童友好空间。用市民的话来说,在这些公园逛一逛,“未婚的想拍拖,结婚的想生仔”。

  对待儿童的态度,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佛山14岁及以下人口占比15.11%。让这些“花朵”快乐绽放,是一座高品质现代化人文都市应有的作为和担当。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写入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日前,佛山专门召开工作现场会,部署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说到“儿童友好”,有人可能会不解:从城市到家庭,现在普遍对孩子格外重视,哪里“不友好”了?其实,这是视角问题。如果我们站在“一米高度”,也就是儿童视角,就会发现,当下城市的大多公共设施和服务,都是从成年人视角出发,有意无意间忽略了小朋友的需求。

  比如,公交车上虽然设有“老弱病残孕”专座,成年人可以轻易坐下,但对孩子来说就不是那么舒适;很多老旧小区改造时,没有把儿童游乐设施考虑进去;同样是过马路,儿童的速度慢、身高容易被挡住,出行安全风险更高,导致家长普遍不放心儿童独自在户外活动……儿童友好,像是一把尺子,衡量着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社会文明程度和精细化治理水平。站在儿童优先的角度,城市的硬件和软件都有太多细节需要完善。

  佛山正在实施的“十项民心工程”,就在政策中体现了儿童友好理念。比如养育成本减负工程,要发展公益普惠托育,加快形成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将有效缓解年轻人无人带娃顾虑,让更多家庭生得起、养得起。基础教育提升工程提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不少于44.3万个,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从“一米高度”看待城市规划建设,不仅要做好顶层设计,从社会政策上推动,也要提升公共服务的内涵和品质。比如公共设施的适儿化改造,增加社区儿童“微空间”“游戏角落”等,让儿童享受到更高品质的服务。

  在工作现场会上,有人分享了公园建设中的一处细节,很有启发意义:为了保障儿童安全,他们没有使用回填砂,而是选择了沙质虚软、触感良好的石英砂,从而有效避免儿童的皮肤损伤。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下足“绣花功夫”,释放对儿童的善意,才能将“儿童友好”理念贯穿到城市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

  “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长大的童年……”就像歌曲里唱的那样,让儿童在长大的路上有更多天真烂漫、幸福快乐,是对他们最用心的呵护。而一个城市对儿童友好,受益的不只是儿童、家长,也在点亮整个城市的未来。当儿童友好成为全社会理念和行动共识,也将成为佛山城市品质和温度的重要标识,托举起文明新高度。这样的图景,值得期待。

 
     标题导航
~~~
省市专家深入南海50家企业开展工伤风险评估~~~
佛港澳青年“三下乡”活动登上央视《焦点访谈》~~~
~~~佛山市首届“净网小卫士”网络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报名开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述评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喜迎二十大
   第A03版:喜迎二十大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文明佛山
   第A06版:民生
   第A07版:时事
   第A08版:健康周刊
对儿童更友好 让城市更可爱
推动“要我预防”向“我要预防”转变
携手帮扶黔东南 助力乡村振兴
e路相伴 e起成长
坚定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新征程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