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日报记者卢丽华
“每一位学生都不可以辜负。”南海实验中学映月校区初中部(以下简称“南实映月校区初中部”)副校长方毅宁时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她用爱与关怀,将阳光雨露挥洒到每一位孩子身上,也在潜移默化中把这份责任传递给每一位老师。
自2021年9月创办以来,南实映月校区初中部秉承“敏行日新,修己安人”的校训,创新小班教学、导师专育、多元化选修课程等办学模式,致力于培育更多博学睿思、阳光大气的莘莘学子,使得学校教育的“桃花源”迸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教育发展样态。
传承创新名校底蕴 “导师制+小班制”模式打造“教育桃花源”
南实映月校区初中部位于南海区桂城街道,邻近珠江水岸,隔空可远眺广州小蛮腰,旁边是夏东二洲工业区,既有都市现代感,又远离喧嚣,独享一方宁静,让学生可以沉下心来学习。
学校整体建筑呈欧式城堡样式,占地面积约20388平方米,拥有体育馆、室内游泳池、篮球场、足球场等场馆,以及多功能报告厅、音乐室、舞蹈室、陶艺室、版画室、书法室、科技室、实验室、心理辅导室等功能室,为学生全面成长提供优质环境。
实际上,在这里打造一所教育学堂,是南海教育布点再优化的一个表现。据南海区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桂城常住人口共73.29万人,在桂城辖区面积84.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平方公里约有8708.5人,密度位居全区首位,群众对于学位的需求量很大,期待更广泛的优质教育。
在这一背景下,南海实验中学开启了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实践,在向外输出师资等优质资源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各分校区自身的“造血”机能,以促进全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今年,南实映月校区初中部由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在公办学校中脱颖而出?是南实映月校区初中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创办时间虽短,但南实映月校区初中部方向准、信心足、干劲大。学校在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模式上,探索实行“导师制”,每位老师都会“像带研究生一样”带几名学生,对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引领他们不断成长。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并将这些内容记录在学生成长档案中,通过教师全员育人、家校良好沟通,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合伙人。
目前,南实映月校区初中部有4个班,每班40人,实行小班化教学,为课程改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小班化教学面向的是有差异的学生个体,而不是整齐划一的全班整体,这更有利于师生、学生互动,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
名师领航三师工程 资源互通造就“黄金教师团队”
在方毅宁的未来规划中,校区创办伊始,发展思路主要是在传承中渐进式创新,在稳行中逐渐形成特色,着力在教师专业发展培育、小初衔接等方面做出示范引领。
“教育即是生活,教育即是成长,只有老师成长了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身为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三届广东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方毅宁对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尤为重视。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办好学校,离不开一支素质过硬、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南实映月校区初中部师资团队都是由校本部派出,实现教育资源互融互通。他们中既有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市“省级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工作室主持人,也有佛山市兼职教研员、市班主任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南海区十佳教师、区骨干教师、学生竞赛优秀辅导员,还有管德欣、刘锋、白小英、李荔等长期扎根初三缔造十九连冠辉煌的南实中考特等功臣,以及毕业于国内双一流大学的教坛新秀。
人才是强校之本,南实映月校区初中部的教师队伍已形成“黄金结构”,18位任课老师的男女比例为9∶9,平均年龄31.7岁。中流砥柱与教坛新秀形成两股相辅相成的力量,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对于名师、青年教师的培养,南实映月校区初中部也有自己的一套培养体系。校区以名师工作室为龙头,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结对、公开课、课题研究等校本研修活动,发挥老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出一批专业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情怀、经验丰富、充满活力、勇于超越的后起之秀。
为了更好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优秀人格的形成,南实映月校区初中部教师团队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舵,以自身专业知识为帆,为学生精心打造了《朗读者》《英语演讲》《快乐德语》《奇妙的世界》《揭秘工作细胞》《心灵之旅》《古代生活指南》《排球》等十余门精彩纷呈的选修课程,致力把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情趣高雅、人生幸福、发展强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
“让学生找到自己热爱的课程,18位老师开出了12门选修课,只要有7位学生选课就可开课。”方毅宁表示,学校还每周开设了形体课、足球课、书法课、心理课等公共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材施教个性施策 精细管理赋予学校持续成长力
精细化管理是新时期赋予学校的新理念,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路径。为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往往要从细节入手。
上一堂课前,南实映月校区初中部老师都会准备AB两个教案,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与学习风格,会对教学方式、学习活动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
据了解,学校对于不同年级学生的培养有不同的侧重点:七年级做好“6.5年级”衔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各门学科的学法指导。八年级做好“防分化”,教学上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到了九年级,做好生涯规划,全力以赴冲刺中考。
南实映月校区初中部教学级长刘锋表示,分校区和校本部都实行强基计划,在七年级开设强基班,向石门中学、名优高中等输送优秀毕业生。他自己也参与南实强基班的教学,加强两校强基班的教研。校内像刘锋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数都是身兼数职,每晚轮流值夜班,值班当天会在学校住下,与生活老师一起,24小时守护学生健康安全。
为了促进小学和初中有效衔接,学校一方面搭建小初教师交流平台,进行观课议课,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促进各自教学方法的调整优化;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大带小、小学大的方式,让初中学生到小学班级中分享生活和学习经验,锻炼自我表达能力,发挥榜样作用。
“在这感觉挺好的,我喜欢这里。”步入初中以后,南海区优秀学生干部、703班学生陈哲彤渐渐适应了住宿生活,她说,学校住的吃的都很好,老师们也很棒,特别有爱心,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不懂的地方,他们都会悉心解答、耐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