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C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传统文化如何做好“文化+”文章?

扫二维码观看视频
在荷城街道墨编村,龙舟汇聚,准备巡游。
游龙后,各队运动员一起享用龙船饭。
各村居龙舟陆续到达巡游点。
  

  文/高明融媒记者李祥锐

  图/高明融媒记者洪海

  

  5月31日,农历五月初五,高明区荷城街道墨编村,鼓声如雷、人声如潮,2025年荷城街道端午龙舟巡游活动如期而至。龙舟再舞,激起千层浪花。一年一度的“扒龙舟”活动,对现今的高明意味着什么?穿越千年时光,这项古老民俗如何在新的语境下,既守住传统底色,又不断破浪前行?

  

  传承龙舟文化 深入挖掘内核

  

  上午10时许,墨编村外围河堤,25艘龙舟完成点睛仪式,在欢呼声中依次离开龙舟埠头。桨影翻飞,一艘艘龙舟如离弦之箭,在水面上犁开道道白浪。参加巡游的龙舟来自高明不同村居和单位,既有墨编村、俊洲村等传统队伍,也有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高明区一中附中等新兴力量,规模和数量均为高明历年之最。

  热闹的活动吸引众多市民赶来观看。墨编村乡贤利永锡特意从北京赶回高明,只为亲自上船、亲眼见证。目睹现场盛况,这位九旬老人心情激奋。他说,看到那么多村庄一起游龙,大伙团结在一起,就感到一股力量在发芽、在滋长。

  这股力量,是拼搏进取的力量,也是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力量。一艘艘龙舟划破水面,往来如风,靠的是船上扒丁划桨竞棹,动作如一。只有个人融入集体,经过成百上千次练习,才能将划桨节奏控制到同一个点上。若不能顶着烈日、冒着暴雨,让汗水浸湿衣领,把皮肤晒得黝黑,则无法掌握其中技巧。

  拼搏进取、同舟共济的龙舟文化,是高明前进路上最珍贵的精神宝库,也是当前高明最需要弘扬的优良作风。随着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百千万工程”、佛山西进计划“三大机遇”全面落地,机遇红利叠加释放,高明只有团结一致,勇往直前,才能握住机遇,实现历史性跃升。一年一度的“扒龙舟”活动之于高明的意义,便在于此。

  

  丰富游玩体验 创新文化表达

  

  参与巡游的龙舟自墨编村埠头出发,先沿沧江河溯流而上,至西安水闸河段折返,再顺流而下,至沧江水上综合运动基地掉头返回墨编村埠头。一路上,两岸旌旗猎猎,欢呼声、鞭炮声不绝于耳。

  猎猎旌旗上,印刷着活动赞助商家的名字。墨编村内外,四散着餐饮、地产等商家展示摊位。两岸参与呐喊助威的群众,一边为自家队伍加油鼓劲,一边品尝本土美食,大人小孩,其乐融融。

  在高明,龙舟早已不只是“划一划”的运动,更成了文旅融合、城市营销的载体。作为本次巡游主会场的墨编村,属于泰和村委会。村委会主任利建鹏告诉记者,近些年,随着传统民俗活动影响力不断壮大,有意赞助乡村龙舟活动的商家也越来越多。“今年端午龙舟巡游活动才启动,已经有不少商家主动上门洽谈。他们希望借助活动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利建鹏说,更丰富的消费场景,也为村民、游客带来更佳的游玩体验,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来自辽宁的王先生说,这是他第一次现场观看龙舟巡游活动。高明热闹的场景、现场丰富的小吃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感觉像是参与一场盛大的游园活动,非常快乐、好玩。

  传统文化不是一场活动秀,而是一种连接人、连接土地的方式。守护传统文化,并不是一味复刻古人做法,而是在现代生活中创造出新的文化表达,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守护龙舟文化 “文化+”大有可为

  

  近些年,全国各地龙舟活动花样越来越多,玩法越来越新:在深圳,龙舟赛事不仅有群龙竞渡,还有无人机表演、非遗创新节目和巨型花船巡游;在福州,赛龙舟几乎每周都会在多条内河上演,当地还开发出龙舟主题公园、龙舟“市集”、龙舟文创等;在上海普陀,赛龙舟被办成了专业体育赛事,有专门队伍,队伍成员甚至包括多国友人……

  这些外地经验告诉高明,守护龙舟文化,“文化+”大有想象空间、可为空间。比如,可以通过“龙舟+环保”,推广绿色水上活动;通过“龙舟+青少年教育”,让孩子从小接触水上安全与非遗技艺;通过“龙舟+国际交流”,以赛事架起文化互鉴的桥梁……

  只有当龙舟不再只是节日里的仪式,而成为生活中被看见、被理解、被参与的文化日常,只有当传统不再只是“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而是能被赋予时代内涵、融入当代审美的活态文化,我们才能说:龙舟文化真正破浪前行了。

 
     标题导航
   第C01版:今日高明
   第C02版:时事
   第C03版:综合
   第C04版:综合
传统文化如何做好“文化+”文章?
龙舟为引 文化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