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报讯 记者任家文摄影报道:当下,正值春耕大忙,在高明按照传统,清明前要插完秧。以前,这段时间农民要起早贪黑,是最辛苦的日子。机械化耕作之后,这种辛苦被替代。在明城崇步万亩稻田上,几台大型机械在奔驰,一名30岁出头的后生仔负责掌舵。
后生仔绰号“黄牛辉”,在朋友圈和抖音中他最“搞怪”,性格阳光开朗,是高明新一代农民中的佼佼者。
开工前先拍段抖音,活跃下网络朋友圈气氛,之后全心投入工作。“黄牛辉”一日要完成耕地50亩的任务。
他真名叫黄优辉,因为开“铁牛”所以被称为“黄牛辉”。明城崇步这片田,前段时间他已经来翻耕了一次。耕水田分3个步骤:打田沤草,等五六天后,再来打浆和平整。黄优辉有一个机耕合作社,春耕大忙时节,社员们一天在田里工作10个小时以上。
黄优辉说:一台机一天能耕四五十亩水田。他们的合作社有8台拖拉机,3台收割机。全年为旱地、水田耕作6000至7500亩。
由于黄优辉技术好,机械马力大,一些地势不平,地形复杂,土壤板结等“硬骨头”田地,农户都喜欢叫他来帮忙。
高明的头造水稻插秧,是逐渐由围田区向山区发展。黄优辉说,本月27日前完成崇步园区工作,接着又得转战回老香山脚下耕作。
一水稻种植公司负责人陆伯昌说:今天耕作的这几十亩地,试种 1号芭茅稻,他还分别在更合、杨和多个区域种植功能型特种稻。近年,高明优质的耕作环境和水源环境吸引了不少外来水稻种植公司。黄优辉的机械耕作水准,符合农业公司的要求。
几年来,黄优辉带领机耕合作社,研究优化耕作的操作流程,尽量减少成本,提高效率。他们从农机提升为机修技术能手,能根据高明土地的实际情况对机械进行调整改造。
黄优辉每年都订立一个小目标,2022年,辛苦一年赚了辆轿车;2023年,愿望是为合作社新增三台农机,最后实现了新增两台,还差一台;今年又确立了新的努力目标。
每天奔忙在希望的田野上,黄优辉相信土能生金,当农民一样能创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