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C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从高明区墨编村走出的戏剧家——利永锡

一生辗转 追求艺术

▲利永锡近照。
《雾锁南洋》开镜时的新闻报道与利永锡的定妆照。
利永锡在新加坡担任演员训练班首席导师时的生活照片。
  

  文/佛山日报记者李祥锐 通讯员劳婉平

  图/受访者提供  

  制图/孔焕玲

  

  1986年,新加坡电视剧《雾锁南洋》在内地上映,成为第一部引入内地的新加坡电视剧。剧中塑造的大量角色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尤其是庄元和的父亲庄德兴,其精彩演绎成为了本剧的闪光点之一。

  庄德兴的饰演者利永锡是中国资深戏剧演员,祖籍为高明区墨编村,青年时期从墨编村开始踏足演艺之路。

  这位从高明走出的戏剧家,经历过怎样跌宕起伏的人生?他的近况如何?让我们走近利永锡,听听他的故事。

  

  初回故乡  偶然踏上演艺道路

  

  1935年,利永锡在上海出生。

  利永锡的父亲,是复旦大学肄业的高才生,原本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因为坚守民族气节,不愿替日本人干活,于是辞职,靠替人骑车送货谋生,一家六口生活拮据。

  抗战胜利后,利永锡的父亲离开上海去台湾打工,母亲独自一人在家照顾四个孩子。1948年,为减轻家庭负担,利永锡被母亲送回高明,交由老家亲戚抚养。就这样,利永锡第一次回到家乡——广东高明墨编村。

  在墨编村的日子,平淡而简单。平时,利永锡在墨编村生活,到三洲上学。过了近一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遇到了那个改变他命运的人。

  谭庆,高明区明城镇明阳村人,又名谭汉杰,是当时高明有名的革命前辈。见到利永锡时,谭庆就劝说这个机灵的小男孩为祖国建设出力。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解放军的利永锡立马答应了。1951年2月,他加入粤中文工团,成为一名光荣的文艺兵。

  在当兵的日子里,利永锡到粤西从事过土改和宣传工作。他到最艰苦的地方,与基层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浑身被蚊虫咬得红肿,还患上了恶性疟疾,被送到医院抢救。得知此事后,上级让他提前返回文工团,利永锡却拒绝了,并一直坚持到土改工作完成再离开。

  从湛江返回上海后,1956年,利永锡考入上海戏剧学院。由于当过文艺兵,懂表演和戏剧,利永锡很快就在学校崭露头角,经常被抽中参加一些重要活动和演出。其中的一次演出经历,至今仍让他难以忘怀。

  “舞台剧《决裂》排演时,我饰演一名只有两句对白的士兵。当时国内著名话剧导演、上海‘四大导演’之一的朱端钧教授过来看我们排戏。他看完后单独指着我说,这个小伙一身都是戏,虽然对白不多,但动作间早已建立起一条不停顿的内心感受线,让人觉得他就生活在角色的世界里。”

  著名话剧导演的肯定与称赞,给了利永锡无比的信心。建立“不停顿的内心感受线”的表演方式,后来也成为他个人表演和教学的准则。

  

  香港奋斗  从零开始追寻演艺梦

  

  1960年,利永锡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广东省话剧院担任演员,并从事教培工作。他先后主演了《甲午海战》《日出》《钢铁飞花》等作品,又在海南、陕西等地排演了《祥林嫂》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话剧及歌剧,逐渐成为内地知名的演员和导演。

  虽时隔多年,但海峡对岸的亲人仍让他魂牵梦绕。1978年底,为了寻找失联多年的父亲,也为了个人事业有更好的发展,利永锡带着2000元,只身来到香港,从零开始追寻演艺梦。

  刚到香港时,因为内地学历不被承认,利永锡租住在6平方米的小房间,每天坐一个多小时车到工地当杂工,也去电影和电视制作公司跑龙套,寻找事业发展机会。

  后来,利永锡在香港遇到了人生的第二位伯乐——为香港知名电视纪录片《寻找他乡的故事》旁白的钟景辉。当时他正担任香港话剧团艺术总顾问,也是利永锡报考话剧团时的考官。

  “进了考场,他让我朗诵鲁迅的一篇文章,读完后就让我回去等通知。第二天,聘书果然来了,还给了十二级的薪资待遇。当时话剧团工资最高十三级,新人一般从一级起步,我刚加入就拿到十二级工资,这件事让我对钟景辉感恩至今。”利永锡说。

  有了伯乐的提携,利永锡开始在香港戏剧舞台大放光彩,并迅速在业界闯出知名度。巅峰时期,话剧团六套剧里由他主演的就有五套。1982年,他在《推销员之死》中担任主角并大获成功,随后被新加坡广播剧挖角。

  

  奔赴南洋  传授戏剧经验

  

  1980年代的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从政府到民间都开始关注文化建设。戏剧作为中华传统艺术,也在华人占据主流的新加坡社会迎来发展机会。

  彼时已是香港戏剧界明星的利永锡,受邀担任新加坡广播局演员训练班首席导师。他带领学生参演了新加坡电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篇连续剧《雾锁南洋》。

  《雾锁南洋》分“地久天长”和“狮城拂晓”两个部分,讲述了新加坡华人先辈辗转迁徙,历尽艰辛到南洋谋生、发展、落地生根,为新加坡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故事。在利永锡、洪培兴、邬伟强等实力派演员的精彩演绎下,《雾锁南洋》反响热烈,先后被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引进播出,成为新加坡电视史上的丰碑。

  其实,《雾锁南洋》引进内地背后,也有利永锡一份功劳。“当时《雾锁南洋》在新加坡反响很好,我觉得这么好的剧也应该让内地观众看看,于是就写信给新加坡电视台的主席。那位主席派了4个人洽谈这件事,最后终于让这部剧在内地播出了。”利永锡回忆。

  电视剧在内地播出后,掀起了观影热潮。新加坡国父李光耀高度评价这部剧,他说,新加坡这么小的地方,居然能诞生让中国亿万人民喜欢的电视剧,很了不起,感到很荣幸。

  从1983年赴新加坡,到1994年回香港,这10年间,利永锡大展拳脚,才华得以完全释放。他不知倦怠,精力充沛,不仅在荧幕里塑造了多种多样、惟妙惟肖、辨识度高的角色,给新加坡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也在演艺课堂上不遗余力地传授表演知识和技巧,让“不停顿的内心感受线”在南洋新一代演员身上体现。

  曾有“新加坡第一美男子”之称的吴岱融,出道以来塑造了很多经典角色。在与知名影星梁朝伟合作的《绝代双骄》中,他饰演的花无缺英俊不凡,温良如玉。然而在提到这些演艺成绩时,吴岱融说,这都要感谢他的启蒙老师——利永锡。

  “利老师以前常教导我们,表演要投入,要相信自己,你演什么就要信自己是什么。他还教我如何用眼神去演戏。一个人不高兴时候,眼神是什么样的;和别人演对手戏时,眼神要怎么交流……类似这样的细节,我们从利老师身上学到很多,全班同学都受益于他的教导,他带出来的学生都很厉害。”吴岱融说。

  

  落叶归根  定居广东常回故乡

  

  回到香港后,利永锡再度加盟香港话剧团,并在《李尔王》《贵妇还乡》《阎惜姣》等话剧中担纲主演,并不时受邀参演电影和电视剧。1999年,在中新合拍的古装神话电视剧《莲花童子哪吒》中,他饰演了霸气十足的通天教主。

  2015年~2018年,年过80的利永锡受毛俊辉导演诚意邀请,与刘嘉玲、梁家辉、谢君豪、秦沛等人合作主演了舞台剧《杜老志》和《夺命证人》。在《夺命证人》中,他将机智的检控官演得活灵活现,与老戏骨们在台上疯狂飙戏,演技和敬业精神令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折服,收到观众的热烈反响。

  在《夺命证人》后,利永锡正式从舞台退休。2020年,他来到广东中山,迅速融入这里,并在中山居住至今。

  在休息之余,利永锡依然坚持创作和写作,规律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和运动。居所附近的森林公园是他最爱打卡的地方之一。虽是耄耋之年,但利永锡仍然健步如飞、精神抖擞,对待生活和新事物时刻保持年轻的心态。

  2022年端午节,在高明乡亲和高明区委统战部的邀请下,利永锡时隔71年再次回到家乡高明,和墨编村乡亲们欢聚一堂,还体验了人生第一次扒龙舟,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最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次回家,他看到家乡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小时候,墨编村周边都是塱田,塱田四周都是水草,这次回来看到完全变了。高明发展得很好,游子回到家乡真的很感动,高明一路走来,真的了不起。”利永锡动情地说。

  开心之余,他也把这份回乡的喜悦与远在海外的女儿利智分享,希望女儿一家有机会也能到墨编村走走、看看。

  72年前,利永锡从墨编村踏上演艺道路,对这个改变他一生轨迹的家乡,他始终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象和感情。从上海到广东,从广东到陕西、海南、香港,之后远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经历一生辗转后,利永锡最后决定定居广东。他说,家,就在这里。

 
     标题导航
从高明区墨编村走出的戏剧家——利永锡~~~
   第C01版:今日高明
   第C02版:时事
   第C03版:民生
   第C04版:高明影像
一生辗转 追求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