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国“人造太阳”创造“亿度千秒”世界纪录

  新华社合肥1月20日电(记者徐海涛、陈诺)“998、999、1000……”大屏幕上的数字最终定格在1066,原本安静的控制大厅一片欢呼。1月20日,我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EAST形如“巨罐”,汇聚“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于一体,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拥有专利近2000项。十余年来,EAST历经15万多次实验,最终实现“亿度千秒”的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攀上新的科学高峰。

  太阳,普照万物,它的巨大能量来自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人造太阳”是要在地球上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反应,追求“能源自由”。

  从长脉冲高约束模运行60秒、100秒到2023年的403秒、如今突破1000秒。近年来中国自主研发的“人造太阳”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让中国聚变研究跻身世界前列,也为全球聚变堆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聚变反应达到千秒量级才能自我维持,跨越‘亿度千秒’意味着人类首次在实验装置上模拟出未来聚变堆运行所需的环境。”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说。

  在实验参数跨越的背后,是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的跨越。磁约束核聚变,就是让等离子体在“笼子”里沿着“磁跑道”奔跑,进而聚变释放能量。 

  “以前笼子里跑的是‘小绵羊’,这次实验是一群试图脱缰的‘野马’,考验着装置各项系统的稳定性。”EAST物理实验总负责人龚先祖介绍,科研人员提升加热系统稳定性、控制系统精准性、诊断系统精确性,解决了等离子体物理集成、壁材料排热等前沿问题,显示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系统科技能力。

  据悉,下一代“人造太阳”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已完成工程设计。根据中国磁约束核聚变路线图,未来瞄准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电站。

 
     标题导航
~~~——2024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推进作风建设综述
~~~审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和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的综合情况报告》《关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
~~~代表中共中央,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致以诚挚问候和新春祝福 王沪宁蔡奇出席
佛山军分区党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人民武装工作述职会议召开~~~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唐屹峰主持会议
~~~
~~~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我们的节日 春节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文明佛山
   第A06版:理论周刊
   第A07版:五区
   第A08版:时事
要留清气满乾坤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我国今年将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
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
坚持党管武装 加强新时代人民武装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两会精神以实干业绩努力为全省多作贡献
导读
中国“人造太阳”创造“亿度千秒”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