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提升城市枢纽能级,做好轨道交通文章

  

  □洪健海

  

  近期,无论是火爆朋友圈的“大湾区1号城际”的横空出世,还是广州市重磅官宣超前谋划与其他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及实验线建设,这些举动,不仅向外界释放出广东正加快落实“交通强省”重大战略部署、打造更高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强信号”,也向大湾区各城市吹响了即将展开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促进区域重大战略协同联动的“集结号”。

  在大湾区新的交通规划部署之下,作为大湾区极点城市的佛山要抢抓历史机遇,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依托大湾区发展规划实施之“天时”、产业结构完善并毗邻广州之“地利”、深厚人文底蕴之“人和”,持续发挥“敢饮头啖汤”的改革开放精神,做好轨道交通发展大文章。佛山要精准把握“四线贯通”1号城际公交化运营和高速磁悬浮通道的发展趋势,摸准“交通+”催生“路衍经济”的流量脉搏,谋定而后动,找准发展定位,进一步强化枢纽型城市建设,以系统完善的枢纽布局支撑远距离高效联接的走廊化交通。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行业。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商务客流、旅游客流和通勤客流对高速出行的需求日益攀升,远距离高速轨道可以满足多元化出行需求,有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但是,更高要求的磁悬浮轨道建设也意味着更高的建设标准,倒逼着湾区轨道建设路段扩容升级,力促城市群交通、都市圈交通网络高效衔接和有机融合。

  随着“湾区一体化”进程加快,佛山轨道交通“硬联通”稳步推进、逐步升级改造。一是聚焦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不断织密广佛道路、轨道交通网络,加快城际铁路项目建设,谋划推动肇顺南城际提质提速,推进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促进交通网络高效联通,实现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二是系统谋划佛山“两主四辅”铁路客运枢纽布局,进一步完善佛山铁路客运枢纽服务,提升佛山枢纽城市定位。同时,践行站城融合发展理念,做好新建广湛高铁佛山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等有关工作,努力打造“站”“产”“城”相融合的枢纽综合体。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轨道枢纽建造的“不可逆性”特点,特别是针对落实“高铁进城”“空铁联运”等国家层面提出的发展理念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该类枢纽一旦建成,未来升级改造难度极大,如因政策原因未能做好工程预留或规模提升将对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总体规划这个“棋盘”上,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做到“落子”无悔。为此,佛山应当立足于自身实际,在轨道枢纽点位、线网站位层面上下好“先手棋”,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争取佛山利益“最大公约数”,绝不能丢失发展先机,留下遗憾。

  与此同时,也要坚持“量力而为”和“优先时序”原则,加强科学决策,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实用性,对高铁建设多些审慎、少些冒险,绝不能够在超出地方承受财政能力范围外“一路狂奔”。据新京报报道,全国至少有26个高铁站建成后因位置偏远、周边配套不足、客流量低等原因,处于未启用或关停状态。这26座闲置的高铁站,是某种盲目建设风潮后果的沉重注脚,警示那些正在规划兴建高铁城市的地方政府不能“为建而建”。

  新一轮规划蓝图即将徐徐展开,佛山应立足湾区规划全新定位,以广佛核心区为引领,加快融入广州都市圈,大力提升城市枢纽能级,织密轨道交通网络,着力打造“一张票、一张网、一串城”发展理念,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作出佛山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佛山市轨道交通局)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五区
   第A04版:经济
   第A05版:理论周刊新论
   第A06版:理论周刊个论
   第A07版:民生
   第A08版:天下
佛山龙舟,带着人情温度从历史深处走来
提升城市枢纽能级,做好轨道交通文章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佛山高质量发展
高明,“西进”大势下如何接住“泼天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