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评论员刘江
一个万亿级规模的市场潜力正在释放。
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撬动大市场。
据初步估算,设备更新将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汽车、家电等更新换代也将创造万亿元规模的市场空间。
面对这一重大机遇利好,谁能早谋快动,谁就能抢占先机,从而赢得发展主动。
正因为此,在国家、省作出安排部署后,佛山第一时间组建工作专班,并于日前发布了“1+11”系列政策。
这套政策组合拳,既与国家、省的政策紧密衔接,又充分体现佛山特色,展现了努力赶上“首班车”的机遇意识,更拿出了把发展机遇转化为现实效益的有力行动。
(一)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一季度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
巩固经济持续稳定向好态势,庞大的市场消费潜力是压舱石。
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基于一个务实的判断:我国工业、建筑等领域设备以及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市场,已经从单纯的“增量时代”进入到“增量和存量并重时代”。
一组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2年末,我国千人汽车拥有量达226辆,居民平均每百户空调、冰箱、彩电拥有量均超过100台。
可以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耐用消费品已经全面普及。与此同时,2009年开展的大规模“家电下乡”已经过去15年,更新需求进入集中释放期。
汽车、家电、家居、餐饮是消费的“四大金刚”。一新一旧之间,蕴藏着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
把握住、对接好这些消费需求,有助于当下稳住经济大盘,长远看更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把目光投向设备更新,对佛山来说,工业领域尤其值得关注——这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
去年,佛山成为全省第二个、全国第四个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三万亿元的城市。迈向“工业四万亿”之城,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必由之路。这意味着,要加速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先进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事实上,佛山近年来以工业技改为抓手,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企业设备更新一直处在进行时。截至2023年,全市近6成规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数字化转型,越来越多企业尝到了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的甜头。
在新一轮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企业加快更新老旧生产设备,将推动制造业特别是传统产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带动佛山制造业整体竞争力跃升,让制造业当家的底盘更稳。
(二)
更新换代,在佛山能“换”出多大的市场空间?
我们还是用一组数据来说明。目前,佛山拥有工业企业10万余家,加上高层民用建筑、学校、医疗机构,预计到2027年设备更新投资需求超1000亿元,仅今年就有约290亿元。
在耐用消费品领域,佛山汽车保有量363.8万辆,近三年废旧家电年均回收数量超95万台,更新换代的市场空间同样不容小觑。
此外,还有大量潜在空间有待挖掘。比如家居消费领域,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越来越大,适老化改造市场将是家居消费的重要增长点。
抢抓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机遇,佛山优势突出、空间广阔。
人口优势明显。2023年末,佛山常住人口962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7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均居于地级市前列。佛山消费市场是有充足潜力的。
产业优势突出。佛山拥有装备制造、泛家居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能够有效对接国内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市场需求。
抓住用好这一宝贵机遇和政策红利,广大佛山企业将进一步拓市场、揽订单,相关产业将持续巩固和提升市场地位。
(三)
当然,把这些消费潜力真正释放出来,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最为关键。
耐用消费品已经全面普及的现实,决定了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购买家电、家居产品等,不再是满足“从无到有”,而是追求“从有到优”,在意的是“好不好”,属于更新和升级消费。
要不要换新?老一辈人也许会觉得,“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只要没坏,就没换的必要”。勤俭节约当然永不过时,但和更新换代、使用更高质量的产品并不冲突。
一来,家电、家居等如果超期服役,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隐患;二来,很多老旧的产品,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标准,能耗高,不环保。这么一算账,继续用旧的,未必划算。
更重要的是,这次的更新换代,强调全链条推进,注重回收利用,将推动旧产品“变废为宝”。这恰恰是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在理性消费的基础上,人们追求更健康、更环保、更智能的家居产品,让生活品质焕然一新。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正是顺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这种新期待。相关企业加快布局,推出各种让利促销活动,也会让消费者感到“新”有所值。
(四)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一个重要原则是“市场为主、政府引导”。也就是说,其本质上是市场行为,但也要政企联动,政府要打好政策组合拳。
比如,一些企业担心设备更新投入大、见效慢,更新改造积极性不高,政府就需要提高政策精准度,采用市场化方式,撬动金融机构等社会资本深度参与,提升企业设备更新的意愿。
对企业来说,这一轮的以旧换新,不能理解为简单的同类产品置换,更不能把大量低端产品重新卖给消费者、消化库存,而是要顺应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推出能解决消费者痛点的产品。只有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功能,才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消费者愿不愿意换新,一是看价格是否诱人,二是看服务是否优质,在换新过程中能否真正感受到实惠和便利。
很多人都关心去旧问题。大件旧家具不好扔、商家不愿回收,废旧家电如何合理估价、能不能上门回收,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却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换新体验,影响着他们的换新意愿。只有畅通去旧的渠道,给消费者更多实惠、便利,才能提高换新的积极性。
解决好群众关心的这些问题,这场利企惠民的更新换代才能形成规模效应,政策红利才能真正转化为群众更有品质的生活、城市更高质量的发展,实现方方面面的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