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邵巧玲
“江根村有一千多年历史,曾是三水文风最昌盛的所在,也是三水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融合最好的地方。”日前,在一场参观接待活动中,陆阜年将江根村的自然人文历史娓娓道来。
陆阜年是三水区西南街道江根村一名退休教师,从笔耕不辍耗时两年编写《三水江根村志》,到不计报酬担任“导游”讲起江根故事,陆阜年一直不遗余力为家乡发展做贡献。2022年,陆阜年家庭分别荣获三水区“最美家庭”和佛山市“最美家庭”。今年8月,陆阜年家庭还获得了佛山市文明家庭称号。
讲好古村故事 留住心中乡愁
陆阜年是土生土长的江根村人,曾是金本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长期研究村中历史文化。退休后,他仍坚持发挥余热,常年笔耕不辍,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江根村有一千多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名人故事,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具体的记载。我们就想通过编写这本村志,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手捧着一本已经泛黄的《三水江根村志》,陆阜年老师用三言两语道出了江根村悠久的历史,以及编写《三水江根村志》的初衷。简单的言语背后,是长达2年、繁琐复杂的编写工序。
2013年至2015年期间,陆阜年不仅询问村中的老前辈,还多次走访从江根村走出去的宗亲,跑遍了三水、南海、高明,甚至远赴广西,自费深入乡间调查研究,多方寻觅史料。从四处奔走收集江根村历史见证者、参与者的口述,到埋头整理成堆的史料,再到编写、排版、校对出版成书,陆阜年让这个坐落在三江汇流处的千年古村,走出深闺焕发活力。
“江根村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很多年轻人并不了解。我有义务去挖掘并传播江根村的历史文化,提高江根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江根村发展得更好。”陆阜年说,他70多年扎根在江根村,对这里有着特殊的记忆和感情,将过去的历史重新梳理起来,也是为了留住心中浓浓的乡愁。
如今的江根村不仅是全国文明村,还是2022年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陆阜年的讲解,不仅让人们对江根村的认识逐渐加深,也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到义务讲解员的队伍中,共同为家乡建设出力。
夫妻二人齐心 共建温馨家庭
陆阜年和妻子陆凤兴结婚多年来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他们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追忆陆阜年家庭的往昔岁月,虽有艰苦,却不乏相濡以沫的甜蜜。上世纪80年代初,陆阜年刚上任教师,白天需要给学生上课、备课,晚上还要给学生批改作业。家里的鱼塘和农田主要靠妻子陆凤兴一个人打理,由于时常需要挑担,没过几年,陆凤兴的背就微驼了。陆阜年也心疼妻子,他在忙完手上的工作后便赶忙去耕田耕塘,帮妻子减轻负担,一直要忙到晚上12点才有空睡觉。那时候,陆阜年家庭的日子虽然过得不富裕,但一家人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夫妻两人齐心协力、勤奋工作,努力让日子过得好起来。
随着孩子们都各自成家,陆阜年和妻子陆凤兴也安享退休生活。退休后,陆阜年常常和陆凤兴去旅游。他们一起看过三峡的水、澳门的山,也一起感受过湖南凤凰古城的雅致、无锡灵山大佛的庄严。“我们去过很多国家,日本、俄罗斯、泰国、新加坡都有跟团去玩,国内很多旅游景点也都一一踏遍。”陆阜年说。在陆阜年家,一个透明的塑料箱子里装满了他这些年拍摄的旅游照片。照片里,背景不断切换,不变的是他和妻子甜蜜的笑容。
除了醉心于村里的义务讲解工作,陆阜年和家人始终用“远亲不如近邻”的态度和邻居相处,时常为邻里乡亲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其中,最让村民们感动的是陆阜年和妻子悉心照顾了村里的独居五保户老婆婆近20年,直到今年7月初老人离世。
“如果没有你,我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了。”这是老婆婆时常对陆阜年说的一句话。在96岁的老婆婆临终前的最后一个月,因为身体虚弱吃不下东西,陆阜年和妻子便用针管喂老人流食,还在医院的病床前寸步不离守护老人,直至老人安详离世。
陆阜年一家用夫妻相敬如宾、尊老的孝心、乐于助人的爱心,演绎了小家庭最温馨的幸福。“获得荣誉是一种激励,接下来我会继续用自己的行动去传播家庭文明风尚,让文明之家开遍千家万户。”陆阜年说,他们一家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持续创造爱和温暖,经营好一个温馨幸福和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