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水区人民医院
整理/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静
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睡觉睡得好好的,翻个身就天旋地转;平躺着好好的,起身时突发眩晕、恶心想吐,不能睁眼、不敢走路。这些症状的背后,可能是“耳石症”在作怪。
什么是耳石症?
人体内耳的胶质膜表面附着一层微小的碳酸钙结晶,形似石头,医学上称之为“耳石”。耳石跟肾结石和胆结石是不一样的,它与生俱来,自出生便伴随着我们。正常情况它维系着我们人体的平衡。我们闭眼坐车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加速度,就是耳石和耳石器官在起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脱落的耳石跑到了它不该去的地方,产生一系列机体反应,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内耳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俗称“耳石症”,医学上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哪些人群容易患有耳石症?什么原因所致?
近几年,患上耳石症的人群越来越多,一般集中在四十岁左右的成年人,且以女性居多。
中年群体受到家庭和工作的困扰,精神压力大,经常处于焦虑的状态,更容易患上耳石症。而女性更容易患有此病的重要原因是与女性的更年期有关,这部分女性群体容易出现缺钙的症状导致耳石脱落,也有部分患者是因为突发性耳聋或者耳部受到创伤,进而引发耳石症。
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老年群体也容易引发耳石症。因为这类人群常年受到血管供血不足的影响,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出现头晕目眩的情况,不要误以为是慢性疾病引起的症状,其实不然,这或许是耳石症引起的症状。
此外,导致耳石症的诱因还有外伤、病毒、睡眠差、情绪波动、骨质疏松、供血不足等。
耳石症为什么会引起眩晕?
正常情况下耳石附着于耳石膜上。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
耳石症如何防治?
“耳石症”的治疗方法较多,主要通过“手法复位”治疗,部分患者不做任何治疗也可能自愈。
1.耳石复位
耳石复位即根据耳石的侧别、类型进行相应的体位治疗。患者躺于床上,根据设定的体位和头位变化程序,让脱落的耳石回复到正常的位置。治疗后有一定的复发率,建议患者短期内(1~2周)随访,长期观察。耳石症患者尚可加强前庭康复训练,对降低复发率有一定帮助。
2.药物治疗
目前认为,药物对耳石消散或复位没有直接作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复位后的情况(包括原发病、复位后是否存在头晕以及残留症状等),酌情使用药物。
3.做好日常保健
市民朋友日常生活要注意劳逸结合,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平时减少低头看手机,可多做些颈部操,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不要让疾病找上门来。
耳石症有什么症状?
1.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对于耳石症而言,不是任何头位变化都会诱发眩晕,这个“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一般是指躺下、起床、抬头、低头、弯腰或在床上左右翻身。
2.反复发作。得了耳石症后,一般情况下,这个体位诱发的眩晕会持续存在一段时间,只要是有诱发动作,就会出现眩晕症状,反复发作,从几天到几月不等。
3.短暂眩晕。耳石症的眩晕症状,每次诱发后,持续的时间从几秒钟到1-2分钟不等。
4.特征性眼球震颤。这个是对于医生诊断而言的描述,没有特征性眼球震颤,是不能明确诊断耳石症的。
5.易复发。耳石症属于外周性内耳疾病,具有自限性,易复发。有的患者可以自愈,但复发率较高,患者应到耳鼻喉科进行专科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