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报讯 记者李鑫宇报道:近日,成都一名1岁男童在误吞电蚊香液后被送进ICU室抢救,最终抢救无效死亡。此类儿童误服驱蚊产品中毒入院的事件,并不是个案。
记者走访发现,市面上的驱蚊产品都在包装上注明了有效成分,如高效氟氯氰菊酯、四氟甲醚菊酯等,还会注明含量;部分产品注明是“儿童用蚊香”,包装上用小字标注了“微毒”,背后还会标示“农药生产许可证”。此外,大多数产品的包装上都备注了“中毒急救措施”,表明此类驱蚊产品具有一定的毒性。
这些驱蚊产品的毒性大不大?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潘晓枫介绍,市面上的蚊香和电蚊香液主要成分是菊酯类,在正常通风情况下并不足以让人中毒。但婴幼儿、孕妇、体弱多病的老人以及一些敏感的病人,如哮喘病患者或者皮肤敏感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潘晓枫提醒,驱蚊产品是一种化学生产物,如果误服,可能会损伤胃黏膜,甚至损伤肝肾功能。误服的常见症状是肚子痛、呕吐、口腔黏膜受损,比较剧烈的、特殊的症状是抽搐、皮肤瘙痒红肿甚至晕厥。当发现孩子有误服的可能,不建议在家观察甚至催吐,应该马上到医院,让医生判断处理。最好带上产品的包装,有利于医生尽早判断、消除隐患。
医生建议,日常使用驱蚊产品不会对普通人造成什么的影响,但需要在通风环境下使用,并且要放在小朋友拿不到的地方。如果家里有敏感人群,可以采用蚊帐、长袖长裤等物理防蚊措施,或选择可靠的草本植物驱蚊产品。